看到一位媽媽發帖,她坦言:自己因為孩子的補課費問題,失眠了。
她的兒子剛上高一,物理、化學、數學成績都不太理想,一個假期的補課費竟然高達9000多元。面對這筆不小的開支,她感到壓力山大,甚至夜不能寐。
她的焦慮引發了許多家長共鳴:“補課真的有必要嗎?孩子的成績,真的靠錢堆出來嗎?”
我在帖子下找答案,12位網友的真實經歷中,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和思考。
一:
補課真的有效嗎?家長的困惑與反思
● 補課的效果,因人而異。補課的效果并不是對每個孩子都立竿見影。
有網友現身說法:“高中補課的前提要看智商和努力程度,如果兩者缺一,那還是省省吧。”
的確,有些孩子通過補課確實能提升成績,但也有孩子補課后成績不升反降,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
對此,我深有感受。作為一名初中生家長,七年級剛開學,我給孩子報了數學班和科學班,花了一萬多補課費,孩子的數學成績卻越考越差。每次去補課,孩子都是滿身的抗拒情緒。
花下去時間、精力和金錢,卻結果耗光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
課程結束,當我決定不再續報時,兒子一身輕松,他說:
“媽,留出接送時間給你補覺,不香嗎?留出補課費給我買雙鞋,不好嗎?”
“你放心,就算不上補習班,我也會自己通過上網課學習噠!”
補課很重要,但并不是萬能的,關鍵在于孩子是否具備學習的主動性和理解能力。
●補課的“性價比”問題。9000元的補課費,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相當于一個家長一個月的薪水,有些甚至還不止。
為此,有家長自己算了一筆賬,孩子從小學開始補課到高三,前前后后共花了一百多萬,終于順利將孩子送到一本上岸。
有網友調侃:“花一百多萬買個房子不香嗎?”
這話雖然說得有些戲謔,卻也真實反映了家長對補課“性價比”的質疑:
教育補課的效果,是否值得如此高昂的投入?如果把這筆錢花在其他投資上,是不是會得到更有價值的回報?
●補課,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補課到底有沒有意義?家長大多是教育門外漢,隨大流人補,我亦補。
有教育人士網友拋開利益問題指出:“補課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樣的?!?/strong>
如果孩子在上課期間補課,可能沒有時間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如果在假期補課,孩子又失去了應有的休息時間。長期的高強度學習,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得不償失。
這或許解釋了,孩子埋頭補課,成績卻依然上不去的本質原因吧。
二:
不補課成績如何?論自學的重要性
補課雖成為當下主流現象,但我們依然能夠聽到這樣的聲音:
我家孩子從未補課,一直排年級前幾。
我們是普通家庭,從小沒管孩子的學習,照樣考上985。
不補課的孩子,成績怎么樣?
●自學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過來人家長曬出自家孩子的學習經歷:
透過這兩位家長的案例,你會發現,家長口中的孩子都是都是典型的“自學型”學生。他們的共同點是:上課專注,課后高效完成作業,善于利用網絡資源自學。
并且,這一類孩子從來不缺少玩的時間,勞逸結合,反而促進了高效學習。
事實證明:自學能力才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補課只是輔助手段,不能替代孩子的主動學習。
●家長的引導作用也很重要。當然,孩子并非天生會學習,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家長的引導。
有網友提供了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讓孩子拿著書給你講知識,講例題,講課后的練習題。
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孩子鞏固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
好的教育潤雨細無聲,又似四兩撥千斤,家長的引導和陪伴,往往比花錢補課更有意義。
●補課不是唯一的選擇。補課不是錯,但補課不是唯一的選擇。
有家長稱,自己的孩子在初三時參加了1對4的補課,但考上高中后就沒有再補課,成績依然穩定。
對于孩子來說,當他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學習節奏,“補課”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盲目補課,不如學方法、找方向。
三:
找補課的平衡點,需要家長具備智慧
每個孩子都具有不一樣的特性,也擁有不一樣的情況。在補課的大潮水中,作為家長,應該具備“找平衡點”的智慧。
●找準補課的“精準性”
有網友的孩子在中考結束后參加了補習班,也在高三的時候參加補習班突擊,前一個一點沒用,后一個非常高效。
補課的關鍵在于“精準”。如果孩子確實在某些科目上存在明顯的短板,補課可以作為一種“精準打擊”的手段。
●補課與自學的結合
補課多了,常常會讓孩子形成依賴。但,補課和自學并不是對立的。
比如,孩子在學校學習基礎知識,補課時重點攻克難點和薄弱環節。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培養自學能力,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家長的“放手”與“信任”
孩子的補課常態,有不少來自“家長補課意志”,其深層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的焦慮感。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孩子的自我認知和選擇同樣重要。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四: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是知識的灌輸,還是能力的培養?或許,真正的教育始于家長的自我反思。
1.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獨立的人
有網友說: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
會的就是會,不會的哪怕用刀架脖子上,也沒用。
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但也提醒我們,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外部的補課和輔導。
2. 家長的角色是引導者,不是控制者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成績視為自己的“面子工程”,甚至不惜花重金補課。
但正如有個網友說的:“如果連好一點的高中都沒考上,那更沒必要費錢費力去補了?!?/strong>
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是強迫他們走我們設定的路。
3. 教育的“長期主義”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補課或許能在短期內提升成績,但從長遠來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標。
家長要學會從“短期焦慮”中跳出來,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
補課還是不補課?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做出選擇。
但補課不是目的,成績也不是終點,真正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獨立、自信、有責任感的人。
當我們放下焦慮,回歸初心,才能發現教育的真諦——喚醒孩子內心的光芒,陪伴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是諾媽,家有男娃,探討男娃的養育心得,記錄孩子的學習日常,分享學習干貨,一起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