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事與愿違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明白這兩點,那就是“接受”和“改變”。
接受通常意味著承認現實,停止抗拒,而改變則是主動采取行動去調整或改善現狀。這兩者看似矛盾,但實際上相輔相成。
正如有人說:“請賜予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并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區別。”
是啊,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接受,是成長的起點。改變,是行動的勇氣。
有時候我們就需要接受現實的困境、問題以及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對抗,一味的認為自己就是對的。
如果這樣去做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到無意義的對抗之中。就好像自己曾經寫過一篇《越較勁,越失敗:你正在陷入“無效努力”的惡性循環》里面說的較勁,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不接受。
因為不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所以我們要較勁。因為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們要較勁。因為不接受自己的失敗,所以我們要較勁。
只是最后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事情我們越是較勁,越是不接受,最后受到的反噬也就越強。這并不是說我們就應該要逆來順受。
而是對于有些事情我們要學會接受現實。既然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就應該要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
換句話來說,接受并不是說我們就認命了。而是讓我們更容易看清腳下的路。
是啊,當我們接受現實之后,我們才能夠走出現有的困境。才能夠尋找到新的出路。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用到改變。
接受和改變就好像是呼吸,我們在吸氣和呼氣之間找到平衡。就好像季節的變化一樣,我們接受冬天的寒冷,同時也在為春天的改變去做準備。
確實,就好像在生活中,當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遇到的瓶頸這個時候我們繼續做依然是突破不了的。
與其是在時間上面執著,不如先接受“暫時沒突破”的焦躁,先讓自己停一停。等自己的情緒都理清楚了,這個時候我們再去做。就會發現自己改變了很多。
事實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道德經》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遇懸崖便成瀑布,遇洼地便成湖泊。
這不就是既接受,又改變嗎?仔細一想,人生不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嗎?我們其實一直都在接受,改變,再接受,再改變的過程中。
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時間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一直和它死磕到底,就容易讓自己變得失控、焦慮。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接受暫時的無能為力,尋求其他改變的途徑。就好像有的時候我們寫文章一樣,沒有靈感的時候怎么寫都寫不進去。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接受自己現在沒有靈感的事實,不要一直強迫自己,而是要做出改變,比如出去走一走,抬頭看一看月亮。
這些都是在做出一些改變,讓自己從之前那種焦慮不安的狀態走出來。等我們在坐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沒有的靈感突然有了。
是啊,就好像我們打碎的水杯一樣,即使自己在怎么喜歡,它已經碎掉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接受這樣的事實,然后買一個新的,這就是改變。
所以,面對人生的很多事情,我們都要學會接受和改變。在每一次接受和改變的循環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