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為出行建了不少行宮,著名的有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和承德的避暑山莊。此外在涿州還有一座,是京南現(xiàn)存唯一一座保存了主體建筑的行宮,也是打卡涿州歷史古跡的好去處。
乾隆十六年(1751),為迎接清乾隆帝南巡,當?shù)毓賳T在如今南關(guān)街的藥王廟內(nèi)修建了涿州行宮,地理位置絕佳,可以說是當時的市中心。
行宮初建時頗具規(guī)模,建筑布局恢弘大氣,設(shè)計巧妙,古籍《南巡盛典》中贊其“信為輔雄形勝之最”。
行宮建成后便成為清代皇帝謁陵、巡狩、閱視、漁獵的休憩之所,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都曾駐蹕于此,喜歡寫詩、蓋章的“文青”乾隆帝還在此留下了多篇詩文。
如今行宮大部分建筑都已遭到損壞和拆毀,僅存正殿、配殿和假山。其中正殿的匾額和楹聯(lián)均為乾隆御書,“春色芳菲入圖畫,化機活潑悟魚鳶”描述的正是當時涿州的美麗景色。
正殿梁柱上的彩繪依然清晰可見,循著梁柱棱角繪制,有幾分立體感。
正殿龍椅兩側(cè)立著兩只仙鶴,曲頸昂首,口中銜魚?!对娊?jīng)·小雅》中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的詩句,將仙鶴放在龍椅旁,象征著皇帝的聲音可以傳遍四野,號令臣民。此外仙鶴還是仙家代表,有吉祥的美好寓意。
行宮整體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是正殿,即正大光明殿,左路為太后宮,右路為皇后宮。寢宮內(nèi)并沒有過分的奢華裝飾,比起皇宮和其他有名的行宮差了許多。
行宮內(nèi)的博物館主要介紹了乾隆和涿州的淵源。涿州自古就是京畿要沖,南北同衢,乾隆下江南首站也是這里,行宮建成后,乾隆曾多次駐蹕,并親筆題寫了“天下繁難第一州”的詩句。
花園內(nèi)珍藏有不少碑刻和經(jīng)幢,距今已有千年的唐代石碑、遼金經(jīng)幢都相當珍貴。
建于清道光年間的鳴澤書院曾是涿州最著名的書院之一,共開辦了84年之久。
《鳴澤書院地畝碑》中詳細記錄了書院購于何人之手、花費銀兩、占地面積等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可以詳細了解到書院的歷史淵源和當時社會經(jīng)濟生活狀況。
雖然如今的清行宮不復(fù)當年風光,飛閣塔影也難覓蹤跡,卻不失一處尋古探幽的好去處。來涿州旅游,想看看“天下繁難第一州”的出處,不妨前來打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