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是我國陸上鄰國之一,中塔邊界長達430公里,然而這場劃界談判持續20年才塵埃落定,并且我國只收回了2000多平方公里領土,那么,中塔劃界為何這么難?我國為何只收回兩千多平方公里領土呢?
中塔劃界核心—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位于中亞東南部,我國最西端,地處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以及天山交匯處,主要由多組山脈和山脈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山體高大,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以南北走向的科學院山為界,可分為兩部分,其中東帕米爾高原雖然地勢較高,海拔在3500米至4500米之間,但山體渾圓,地形較為開闊坦蕩。西帕米爾高原則是強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呈現山高谷深的地理特征,塔吉克斯坦境內最高峰共產主義峰,便位于帕米爾高原西北部,海拔高達7495米,是帕米爾高原上三座海拔超7000米的巨峰之一。
帕米爾高原與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漢代時,帕米爾高原被稱之為蔥嶺,并成為漢朝管轄地區,古絲綢之路建立后,這里成為其必經之路,該地區的紅其拉甫、明鐵蓋等山隘,是古絲綢之路南下進入印度,西行前往阿富汗、伊朗的重要通道。唐朝時期,朝廷在帕米爾地區設立安西大都護府等機構,進一步強化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和控制。清朝時期,按照地理狀況,帕米爾高原被分為了八“帕”,并在各帕設立八所卡倫,直至19世紀70年代,這里一直屬于我國。
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沙俄開始趁機侵占我國外西北領土,1864年通過迫使清朝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讓外西北44萬平方公里領土,隨著沙俄勢力不斷向南滲透,帕米爾高原也岌岌可危。
1872年,沙俄與英國未經清朝允許,強行瓜分帕米爾高原,將瓦罕帕米爾劃入阿富汗作為英俄緩沖區,這部分領土便是如今的瓦罕走廊。
1881年,清朝再度與沙俄簽署《中俄伊犁條約》,放棄包括塔城東北以及伊犁、喀什噶爾以西超7萬平方公里領土。并通過簽署一系列子條約,明確中俄在這一地區的劃界,尤其是1884年簽署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詳細規定中國在喀什地區與沙俄的邊界。然而1892年,沙俄為穩定對中亞的統治,試圖繼續從東方攫取更多利益,于是單方面違約,出兵薩雷闊勒嶺以西地區,將原本屬于我國的烏孜別里山口以南2.8萬平方公里帕米爾高原全部占為己有,但是清朝一直未承認這一侵占結果。
直到蘇聯解體,中亞各國相繼獨立,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劃界談判也提上日程,其中與塔吉克斯坦之間的2.8萬平方公里帕米爾高原爭議地區更是成為焦點。
自1992年起,我國便開始與塔吉克斯坦展開劃界談判,過程長達20年,直到2011年才正式確定邊界。而在這一談判過程中,中塔先是在2002年就部分爭議區達成一致意見,塔吉克斯坦同意歸還我國大約1000平方公里領土,后又經過艱苦談判,2010年,中塔各有退讓,塔國同意歸還我國1158平方公里土地,自此中塔劃界談判才終于塵埃落定。
帕米爾高原自古便是我國與中亞、南亞、西亞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這里依舊發揮著重要樞紐作用。并且這里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開發價值巨大。既然這里戰略和經濟價值都如此突出,為何我國與塔吉克斯坦劃界時,卻只收回了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呢?
中塔劃界談判我國的戰略考量
塔吉克斯坦地處中亞東南側,南與阿富汗接壤,東連我國,是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總國土面積只有14.31萬平方公里,與我國遼寧省面積差不多。當時中塔爭議面積幾乎相當于塔吉克斯坦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在失去蘇聯庇護后,塔吉克斯坦本就窮困潦倒、國內動蕩,如果我國強行收回全部爭議領土,塔吉克斯坦處境將更加岌岌可危。我國向來踐行睦鄰友好,并在劃界談判中秉持照顧現實,相互尊重的原則,因此并沒有趁人之危,而是結合實際,與塔吉克斯坦協商拿出了最佳解決方案,最終劃定界線,這不僅保障了中塔兩國的邊境安全,促進兩國地區合作發展,同時也為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劃界工作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如今,我國與中亞鄰國均已完成劃界,中亞地區更是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倡地,隨著我國與中亞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不斷優化升級,這里也成為我國與歐洲、中東等地區陸上溝通的重要橋梁,以及我國向西開放的黃金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