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戰士渴望建立功勛”,這句話無比真實地寫出了每一位年輕戰士的心聲。在眾多解放軍將領中,有這樣一位從普通衛生員成長為上將的將領,這樣的經歷在和平年代更顯難能可貴。他就是劉冬冬將軍。
劉冬冬出生于抗日戰爭剛剛勝利的1945年,他成長于那個崇尚英雄和勞模的年代,受此影響,一顆愛國的種子從小便種在了他的心里。
1961年,16歲的劉冬冬參軍入伍,成為了軍中的一名衛生員。雖然是后勤部的一個普通士兵,但他卻十分認真,每次訓練都很刻苦。兩年后,劉冬冬憑借自己出色的表現,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系持續惡化,兩國邊境處也多次發生摩擦事件。不久后,劉冬冬所在的47軍奉命開往邊境。在邊境防御工作中,劉冬冬和廣大官兵一起經歷了十分嚴峻的考驗。
當時,新疆還很貧瘠,存在很多尚未開發的地區,交通十分不便,這就導致后勤供給跟不上。于是,忍饑挨餓成了家常便飯。除了物資匱乏外,軍中武器裝備也不夠先進,巡邊戰士一趟路走下來,兩只腳都要被磨出血泡了。此外,他們途中還經常面臨對方打冷槍的威脅。
一次,一個邊防排便突然遭到蘇軍開火,因事發突然,沒有做好迎戰準備,加之蘇軍武器裝備先進,邊防戰士很快便落入下風,瞬間被壓制得毫無還手之力。
噩耗傳出后,劉冬冬和戰士們立即趕往現場,一來到事發地,他們便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現場滿地都是鮮血,不少戰士們更是被炸得血肉橫飛。眾人見狀,強忍著悲痛和憤怒,將犧牲的戰士們全部帶了回來。
這段經歷錘煉了劉冬冬的戰斗意志,也讓他對真正的戰爭有了切實的了解。
1976年,劉冬冬出任四十七軍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他不僅有過硬的軍事素質,還是一位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政工干部。他已經成為了組織重點關注和培養的對象。
開展宣傳工作的劉冬冬可不是什么花架子。據軍中老同志回憶,每次開大會,只要劉冬冬往主席臺上一站,他一開口,臺下的戰士們都聽得十分認真。他的每一次講話總能引起每一位戰士共鳴。
不過,1984年老山收復戰中,劉冬冬被任命為47軍139師政委赴前線參戰。在這次戰役中,劉冬冬表現出色,贏得了全軍將士的高度認可。
戰前,為檢查部隊裝備和戰士情況,他親自來到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同時又跟前線的指揮將領多次探討戰略戰術,制定更合適的作戰計劃。
此后,在劉冬冬的指揮下,139師全體戰士先后完成多項作戰任務,為戰役的整體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在不久后的兩山輪戰中,劉冬冬更是展現出了作為軍事指揮官的更加成熟的領導才能和風范。他的工作能力獲得了上級高度認可。
1993年,劉冬冬奉命擔任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離開了已經待了32年的47軍。他帶著更大的期待來到了新的工作崗位。
2002年劉冬冬調任濟南軍區政委。期間,他在視察基層部隊時,意外發現軍中一名軍事素質出色、多次打破全軍紀錄的班長遲遲沒有獲得提干的機會。他當即對隨行的一名干部說道:“你去反映一下,難道都提不了個干嗎?”
不久后,這位班長便收到了一所軍校的通知書,他也迎來了自己全新的軍旅生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