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馬云重回“江湖”了。
我對“江湖”二字不是很接受。或許在一些人的眼中,“江湖”代表著有人情味,但是這趨利避害的人性較量背后,我們更多需要的是法治,以及給企業家們一個合適的身份。
比如絕不能允許再對企業家進行污名化了,表達盡管無罪,但不能視而不見。
企業家是給社會財富積累帶來活力的人。
張維迎教授早在數年之前,頻繁在各種場合呼吁要有“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在純粹的逐利之上,其實是有個人信仰的。
言外之意,一群財富已經累積到幾代人吃穿不愁地步的人,竟然有天妄想要改變這個世界,至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
金錢對于中國社會的發展來說,用處還是明顯的。有錢一定程度上,就如同是有技術,有人才,有人脈。盡管錢并不是萬能的,但是這類問題在錢的助力之下,也是可以加速問題的解決時間的。
我相信馬云在說“我對錢不感興趣”的時候是真誠的,然而在這個時期,竟然有無數的人,在爭先恐后地對馬云所擁有的財產感興趣,而諂媚地叫出“馬爸爸”。拜金的骨色溢于言表。
想來,只有擁有足夠的錢,才能夠真正說出,自己是對錢不感興趣的,在這個階段,才有資格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
反而很多自稱是“理想主義者”的人,卻飽受經濟之苦,受限于能力和自己的眼界,以及,用一句時髦的話,“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故而只能出幾本佶屈聱牙的書,感慨生不逢時,放棄了“立德、立功”的想法,只能“立言”了,盡管保質期很短,往往只能在某個角落吃灰。這一類的在學界不占少數。
但凡太對金錢感興趣的學者,在一些場合,往往是最樂意于背叛自己的專業的,為一些事情背書。
但是本身就有錢的企業家卻沒有這樣的顧慮,他們有錢,想去搞教育,就去投資興辦一所學校??礈柿艘粋€技術方向,又去砸錢,融資,三五年時間,社會上又出現了一個東西。
“企業家精神”這背后,其實就是“人格獨立”。當然我是指那些有理想情懷的企業家,克服了金錢焦慮的企業家,不是唯利是圖的企業家。一個有能力改變世界的人,還是“人格獨立”的,這個就很可怕了。事實上,像是馬云,馬化騰這些人,也的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改變的源起就是某一天的起心動念,然后逐漸讓念頭有了骨骼和皮膚,可以直立行走。
企業家中不乏一些“妄人”,像是想要登上火星還在那里生活的馬斯克,但是這樣一種異想天開的想法,卻催生了多少產業。鼓勵“妄人”,因為“妄人”會承擔相當比例的社會試錯成本。改變世界沒有那么容易,這一類的成本如果放在小老百姓頭上,將是無比沉重的負擔。
那些迎合反智主義吃飯的自媒體們,當他們看到馬云的面孔,恐怕內心又是一番糾結。生意不好做了。蠢話說多了,反倒連累自己成了跳梁小丑。為他們的損失感到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