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上旬,凜冽的寒風裹挾著飛揚的塵土,揚州城的大街小巷彌漫著離別的愁緒。張學兵,一個剛滿17歲的初中畢業(yè)生,積極響應著國家號召,懷揣著對未知的忐忑與憧憬,在揚州碼頭登上了前往興化縣的輪船。站在甲板上,看著碼頭上父母那滿是擔憂的面容,張學兵心里也很難受,興華離揚州雖然不遠,可他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去那么遠的地方。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輪船抵達興化縣境內(nèi)的碼頭后,知青們又換乘前來迎接的小木船,各自前往事先分派好的生產(chǎn)隊,張學兵他們四名男知青分在了周家舍四隊,他們四個人臨時住在了隊部的兩間舊房子里。
對興化鄉(xiāng)下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興化屬于下河里平原,那里地勢平坦,水系發(fā)達,河網(wǎng)縱橫交錯,是有名的玉米之鄉(xiāng)。張學兵他們四人居住的房屋雖然破舊,倒也干凈寬敞,土墻青瓦,古樸典雅,是村莊里不多見的老房屋。隊部后院就是四隊的牛棚,牛棚院子里有一眼水井,張學兵他們吃水要去牛棚院子里挑。
初到鄉(xiāng)下,張學兵他們面臨著的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繁重農(nóng)活的壓力。好在劉隊長暫時安排了一名婦女幫教他們做飯,他們四個人的吃飯問題是得到了解決。
歇了兩天,就要下田干農(nóng)活了。冬季雖然是農(nóng)閑,可隊長是不會讓社員們閑著的,當時劉隊長正帶領社員們在田間挖泥筑田埂,每天吃過早飯,張學兵他們四人就扛著鐵锨跟著社員們下田,頂著刺骨的寒風,站在泥濘的田間挖泥筑田埂,一天下來,他們四個人手上全都磨起了水泡,累的雙臂酸痛,回到住處,連吃飯力氣都沒有了。
挖泥筑田埂雖然很累,但冬季天短,上午也就干三個小時的活,下午老早就收工,知青們漸漸也就習慣了??傻搅舜焊逖淼臅r候,張學兵他們才真正體驗到了農(nóng)民的艱辛和不易。特別是插秧的時候,雞叫頭邊就得起床到秧池拔水稻秧苗,天亮后回家吃飯,吃過早飯就得趕緊去田里插秧。彎著腰在水田插秧一上午,累的腰都直不起來,還要遭受螞蝗的叮咬和水蛇的驚嚇,那種苦累,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是很難想象的。
經(jīng)過了兩年的勞動鍛煉,揚州來的知青才漸漸適應了鄉(xiāng)下生活的艱辛和繁重生產(chǎn)勞動的苦累,也學會了干各種農(nóng)活。漸漸地,他們從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變成了一個能熟練駕馭農(nóng)活的莊稼漢。
1971年春天,周家舍小學開設了四年級的課程,需要增加一名民辦教師。考慮到張學兵平時熱愛學習,勞動表現(xiàn)出色,劉隊長就讓張學兵去周家舍小學當了民辦教師。
那時的周家舍小學規(guī)模很小,大隊部前院的那四間房子就是學校的教室兼教師辦公室,一二年級的學生在一間教室里上課,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是在單獨的教室上課,校長姓周,是大隊書記的哥哥,他教一二年級的學生。一名姓李的中年教師教三年級的學生,張學兵就擔任了四年級學生的課程。
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看著教室里十幾雙清澈而又充滿渴望的眼睛,張學兵心里有些緊張也有些不安,之前沒有教學經(jīng)驗,他還真不知道該怎樣給學生們上課。好在周校長是個善良的熱心人,他言傳身教,耐心指導,張學兵漸漸就掌握了教書流程,站在講臺上也不那么緊張了。后來才知道,周校長和那位李老師都是高小文化,四年級的算數(shù)題他們都不會。
四年級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劉金玲的女學生格外引人注目。她個頭挺高,聰明伶俐,長相甜美,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從不亂說話,學習特別認真。張學兵每次提問問題,她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問題的聲音清脆響亮,很少出錯。
后來張學兵才知道,劉金玲家是一隊的,當年十三歲,她的母親是個殘疾人,小時患小兒麻痹癥留下了后遺癥,走路要用一只手按住膝蓋,只在家做家務,不能參加生產(chǎn)勞動。劉金玲上面有兩個哥哥,都沒讀過幾天書,早就參加生產(chǎn)勞動了。
之后的日子里,張學兵在課堂上會不自覺地多關注劉金玲一些,還特意給她買了學習用品。劉金玲對這位年輕帥氣、知識淵博的老師也充滿了崇拜與感激,她家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都會偷偷送給張老師吃。
每天放學后,劉金玲都會主動留下來幫張學兵整理教室,打掃衛(wèi)生,不明白的問題也會向老師請教,期中和期末考試,劉金玲的成績都是第一名。放學回家的路上,劉金玲總愿意和張學兵一起走,她給敬愛的張老師講村子里的民俗風情和奇聞趣事,說她小時候到河汊摸魚的往事。張老師也會給她講揚州城的繁華,鼓勵她好好學習,鼓勵她去讀初中讀高中,兩個人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一晃就是兩年,劉金玲小學畢業(yè)了,在張學兵的鼓勵下,劉金玲到徐揚聯(lián)中讀了初中。在徐揚讀初中期間,每逢星期天學校休息,劉金玲就來找張學兵,向他請教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跟他說學校的事情,還幫著張學兵洗衣服。那時劉金玲已經(jīng)長成了大姑娘,也越長越漂亮,村子里漸漸就有了閑話,說這么大的女孩子了,總和一名年輕的男老師在一起,早晚會出事。
劉金玲初中畢業(yè)后就沒去讀高中,因為當時高中畢業(yè)生也不能參加高考,讀書也看不到希望,劉金玲的父母也就不讓她去讀高中了。初中畢業(yè)不久,劉金玲就開始參加生產(chǎn)勞動,成了一名社員,張學兵為她感到惋惜,因為讀初中期間,劉金玲的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在前三名。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盡管村里有了風言風語,張學兵也多次告訴劉金玲沒啥事就不要來找他,可回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勞動的劉金玲空閑時間還是經(jīng)常來找張學兵,經(jīng)常給她送好吃的,幫他洗衣服。劉金玲說身正不怕影子歪,誰愛說啥就說啥,她不怕。
1976年春天,周家舍大隊又得到了兩個招工名額,是去揚州曙光儀器廠工作。張學兵也很想回城工作,可因為他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卻沒能通過政審,只好留在周家舍小學當民辦教師。
回城無望,再加上劉金玲經(jīng)常幫他洗衣服做飯,經(jīng)常給他送好吃的,張學兵漸漸就愛上了漂亮大方的劉金玲。
然而,他倆的感情卻面臨著諸多的阻礙。村里的流言蜚語開始傳開,有人說劉金玲的年紀太小,張學兵作為老師不應該和自己的學生有這樣的感情,他倆畢竟相差五六歲;也有人說張學兵是城里來的知青,遲早要回城,不應該傷害善良又單純的劉金玲。劉金玲的父母也對此事持反對態(tài)度,他們擔心女兒會受到傷害,畢竟知青返城已成大趨勢,他們不想看到自己的女兒陷入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之中。
后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打破了村莊的寧靜。洪水如猛獸般洶涌而來,淹沒了大片的農(nóng)田和房屋,村民們的生命財產(chǎn)受到了嚴重威脅。張學兵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抗洪救災中,他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挖土加固堤壩,轉(zhuǎn)移被困的群眾。因為劉金玲家院子里進水,房屋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張學兵不顧個人安危,把劉金玲的母親背到了安全的地方。
經(jīng)歷了這場洪災,劉金玲的父母看到了張學兵在災難中的勇敢和擔當,也逐漸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們覺得張學兵是個善良正直有擔當?shù)娜耍豢赡軙龀鰝e人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晃就到了1977年的冬季,恢復高考后,張學兵報考了師范,結果名落孫山。1978年春天,周家舍又得到了揚州的招工名額,是去揚州無線電廠工作。當時的政審不那么嚴格了,張學兵父母也都恢復了工作,他再也不用擔心通不過政審了。
就在張學兵在周書記家填寫招工審批表的時候,劉金玲的母親突然來到了周書記家,她對張學兵說:“張老師,咱莊上的人都知道你和金玲戀愛的事情了,這個時候你一拍屁股走人,金玲以后咋做人啊?”
聽了劉金玲母親的話,周書記也覺得在理,他就對張學兵說:“張老師,這事你還真的要考慮一下,金玲是個女孩子,你走了她咋辦呀……”
這下張學兵也為難了,他陷入了極度的糾結之中,他知道如果自己回城了,可能會給劉金玲帶來巨大的傷害,盡管他沒對劉金玲做過什么,并不是別人說的那樣,劉金玲已經(jīng)壞了他的孩子??梢橇粝聛?,他又心有不甘,還擔心會辜負父母的期望,畢竟那時城鄉(xiāng)的差別很大。
自己實在拿不定主意了,張學兵就回到了揚州,把這事如實告訴了父母。他父親問他:“學兵,你喜歡那個叫劉金玲的女孩子嗎?你和她談過戀愛嗎?”“我是和她談過戀愛,也確實喜歡她,可我和她沒做過出格的事,我連她的手都沒碰過……”張學兵紅著臉說。
張學兵的父親沉思了一下,說:“學兵,只要你喜歡人家,其他的都不重要。你和人家談過戀愛,莊上的人應該都知道吧,你碰沒碰人家的手,只有你知道,別人可不知道。你是男人,就得有擔當,這個時候你要是一拍屁股回來了,你讓人家一個女孩子咋面對莊上的鄉(xiāng)親們呀?做人不能只為自己著想,還要替別人著想。”
就這樣,張學兵放棄了回揚州工作的機會,和劉金玲領取了結婚證,舉辦了簡單又熱鬧的婚禮,鄉(xiāng)親們紛紛前來祝賀,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張學兵在周家舍當了多年的民辦教師,最終他和自己的學生結為了夫妻,這件事在當時一度成了村里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婚后,張學兵繼續(xù)在學校任教,他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的孩子。劉金玲則一邊參加生產(chǎn)勞動,一邊操持著家里的大小事務。他們的生活雖然平淡,但卻充滿了幸福與快樂。
1981秋天,通過考試,張學兵取得了到縣教師進修學校進修學習的機會,劉金玲頂替張學兵的位置,到學校當了民辦教師。張學兵畢業(yè)后轉(zhuǎn)成了公辦教師,分配到徐揚聯(lián)中任教。1984年秋天,劉金玲享受了知青家屬待遇,轉(zhuǎn)成了公辦教師,繼續(xù)在周家舍小學任教。1992年秋天,周家舍小學和鄰村小學合并,劉金玲調(diào)到鄉(xiāng)里負責計劃生育工作,直到退休。
張學兵退休后,和劉金玲一起回到了揚州,和父母、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共享天倫之樂。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今年春節(jié)過后,張學兵和劉金玲回周家舍看望了鄉(xiāng)親們,他倆攜手漫步在村子西邊的運河岸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水面,夕陽的余暉灑映紅了兩個人幸福的笑臉。那些知青歲月的艱辛與美好,那些曾經(jīng)的迷茫與堅定,都成為了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一位老師和自己女學生純美的愛情故事,也在周家舍周邊口口相傳,成為了水鄉(xiāng)人口中一段永恒的佳話。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張老師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