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發布的年度榜單,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前十名中,中國企業占據前9席。
其中,寧德時代連續四年霸占排名榜首,億緯鋰能首次超越比亞迪位居第二,遠景動力更是首次進入全球前十。
整體上看,儲能電芯領域掀起了大客戶戰略與大容量電芯之爭;然而,資源、技術、政策三重圍城之下,卡位賽或將更加激烈的展開。
以下是正文:
InfoLink全球儲能供應鏈數據庫指出,2024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規模314.7 GWh,同比增長60%。
本年度儲能電芯市場走勢先抑后揚,第四季出貨環比增長19.7%,達到2024年度峰值。
InfoLink對全球市場增長繼續維持謹慎樂觀,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392 GWh,同比增長25%。
01
中企霸榜,Top10廠商競爭激烈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發布的年度榜單,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前十名中,中國企業占據前9席,僅三星SDI以第十名勉強守擂,而另一韓國巨頭LG新能源則直接跌出前十。
國產儲能電芯企業正憑借著快速的電芯技術迭代、規模化成本控制能力、政策驅動的國內市場支撐實現斷層領先。
而三星SDI排名從2023年的第6位滑至第10位,LG新能源徹底出局,核心原因在于技術路線依賴三元材料及對中國供應鏈的過度依賴,造成的供應鏈風險與降本難題。
從Top10排名來看,從2021年起,寧德時代便一直穩居儲能電芯全球出貨排名第一的“鐵王座”,市占率一直在35%以上,處于斷崖式領先狀態;根據公司港股上市招股書顯示,其海外客戶包括Next Era、Synergy、Excelsior、Jupiter Power、Flexgen等國際能源巨頭。
億緯鋰能自2024年第一季以來,一直位列行業第二;在全年出貨量排名上首次超越比亞迪,躍居全球第二,但公司在海外市場仍稍遜于后者。
值得關注的是,遠景動力首次進入全球前十,憑借300Ah+大電芯技術累計交付超30GWh,成為“大容量儲能賽道”的領跑者;在不久前發布的SMM2024年海外大儲電芯出貨量排行榜中,遠景動力也上榜TOP3;中創新航躋身行業前五,成為Top5 新晉成員。
追溯2024年度四個季度排名可以發現,Top5位次逐季變動,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從細分賽道來看,2024全年,全球大儲電芯出貨283.0GWh,同比增長68.0%,第四季環比上升22.6%;Top5企業為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海辰儲能、比亞迪、中創新航。
而小儲賽道報別高增長時代,2024全年,全球小儲電芯出貨31.7 GWh,同比增長12.4%,第四季環比下降4.6%;Top5企業為億緯鋰能、瑞浦蘭鈞、新能安、鵬輝能源、國軒高科。
其中,瑞浦蘭鈞可謂是小儲市場的“性價比之王”,以小儲電芯出貨量全球第二的成績成為戶用儲能領域的黑馬。
然而,過度依賴價格競爭可能導致瑞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低毛利陷阱,技術資金投入或也因資金不足而受限。
根據公司24H1報告來看,公司營收75.9億元,同比增長15%,然而,虧損4.4億元,2020-2023年連續四年虧損總額超過25億元。
由此,如何在提升大儲與工商業表現、保障出貨量的同時,能從價格戰中挽救虧損成為瑞浦下一步進階的關鍵。
出海仍然是中國儲能電芯企業的共同選擇。
根據InfoLink統計,中企的強勢地位正從國內延續至海外市場。
2024年度海外市場儲能電芯出貨量Top5企業為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遠景動力及瑞浦蘭鈞,而Top10 廠商中,中資8家,韓系廠商Samsung SDI和LG Energy Solution分列第六、第九。
依托于AESC本身的國際化基因,遠景動力擁有15年國際化交付經驗,并在日本、英國、美國、法國、西班牙擁有9座海外制造基地,其在歐洲、美國等地布局磷酸鐵鋰電池產線將于近兩年內投產。
截至目前,遠景動力已與遠景能源、Fluence、Powin、Nidec等國內外頭部儲能集成客戶深度合作,其儲能電芯已在20多個國家超過200多個儲能場站交付使用,滿足不同工況環境需求,迄今為止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儲能電芯市場格局已然“重新洗牌”,伴隨著價格戰與海外需求激增的趨勢,產業分化進一步加劇,2025年卡位賽或將更加激烈。
02
高集中度下的大客戶戰略與大容量電芯之爭
當前,儲能電芯行業集中度仍維持在高位,CR10達90.9%,與2024前三季度基本持平。
大客戶戰略成為頭部廠商的制勝法則。
特斯拉之于寧德時代,華為之于億緯鋰能,陽光電源之于中創新航,客戶極致的品控及穩定的訂單,助力廠商實現品質與品牌雙升。
特斯拉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對電池的品質和供應穩定性有極高要求;寧德時代憑借其在電池技術研發和大規模生產方面的優勢,成為特斯拉的重要供應商。
2024年7月,特斯拉與美國新能源公司Intersect Power簽署了一項15.3GWh的Megapack儲能系統合同,該項目由寧德時代獨家供應。此外,寧德時代還為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等車型提供電池,助力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擴張。
此外,大儲市場創新高,根據InfoLink統計,300Ah+電芯產品在全球大儲市場單季度市占率已接近 50%。
對于儲能專用電芯而言,大容量電芯具有度電成本更低、BMS管理精度更高、裝配簡化程度更高等顯著優勢,朝“大容量”發展也自然成為了當前儲能電芯發展的重要方向。
遠景動力是國內較早發力300Ah+的電芯廠商,早在2021年就率先推出了305Ah儲能電芯,正式開啟“300Ah+”時代,隨后又發布315Ah、350Ah兩款電芯。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遠景動力累計交付超30GWh的300+Ah儲能大電芯,得益于大容量電芯產品的前瞻布局,公司儲能大電芯交付量領先行業。
作為首次躋身儲能電芯排行前十名的“新勢力”,遠景實力不可小覷。
另外,頭部電芯廠關于500Ah+電芯的量產時間表逐漸明晰。
當前,中車株洲所688Ah電芯背后站著瑞浦蘭鈞、欣旺達、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國軒高科;陽光電源625Ah電芯背后站著億緯鋰能、瑞浦蘭鈞、中創新航、欣旺達;而向寧德時代587Ah電芯“看齊”的有瑞浦蘭鈞、海辰儲能、鵬輝能源等。
2024年,遠景又以此作為定義電芯的先行者,率先推出700+Ah儲能電芯,預計于2026年量產。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500Ah+電芯產品將陸續進入量產階段,倒計時正在來臨。
03
資源、政策與技術三重圍城
市場競爭加劇之下,資源、政策與技術的三重圍城同樣不容忽視。
眾所周知,現在的國內儲能行業,不論是電芯還是系統甚至是整個儲能產業鏈都處于“卷生卷死”的狀態,價格戰更是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而根據東吳證券分析測算,二線廠商鐵鋰電芯成本約為0.37/Wh,若是考慮到行業三線電池廠目前產能利用率預計僅有30-40%,且良品率較低,B品較多,預計鐵鋰電芯成本超0.4元/Wh。
由此可見,目前大部分二三線廠商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很多企業可能熬不過此輪洗牌周期。
當前,電芯企業也普遍陷入資源困局,鋰礦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澳礦、非礦等主要海外鋰礦項目大規模停產、減產,鋰礦供給速度放緩,中國企業雖通過海外并購緩解壓力,但資源國“鋰礦OPEC”聯盟的成立可能加劇地緣政治風險。
與此同時,盡管鋰電池仍是主流,但氫燃料電池在重卡、船舶領域的應用突破可能分流儲能電芯市場份額,氫能與固態電池仍有潛在沖擊力。
從儲能出海來看,歐美“綠色壁壘”高筑。
歐盟碳邊境稅(CBAM)和美國《通脹削減法案》要求供應鏈本土化,中國企業需在海外設廠或與當地企業合作,出海廠商不得不面臨成本增加的風險。
曾有業內人士直言,出海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是生死之戰。
海辰從2022年開始全面加速國際化進程;2023年在的德國和美國設立子公司;2024年進一步拓展歐洲等海外市場,目前其產品方案全球交付項目數量累計超200個,并在中東、非洲等地區實現布局。
然而,就當前頭部廠商國內外產能規劃而言,海外產能投產普遍在2026、2027年,國內產能各家有動力電池業務的大廠往往已經有足夠的工廠產能積累,留給海辰儲能的追趕距離相對較大。
儲能電芯廠商海外出貨表現,主要取決于是否深度綁定海外頭部集成客戶與是否布局全球化產能。
而在做到這兩點之下,企業在忙著搶占海外高增市場的同時,技術、資源、與政策的圍城難以翻越,風險規避更加不容忽視。
04
尾聲
中國儲能電芯企業的霸榜絕非終點。
面對資源約束、技術迭代與地緣博弈,唯有持續創新、構建全球化韌性供應鏈,才能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守住領先地位。
儲能江湖已不可逆的進入全球化大時代,風險和機遇永遠是并存的。
在產業深度變革與洗牌周期影響下,留給企業國際化布局與發展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
這是一場針對企業綜合實力的反向篩選賽,將屬于那些既能“低頭趕路”又能“抬頭看天”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