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知情人士透露,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做了兩手上市準備,亦在籌備港股上市。
當前,AI芯片仍處于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技術專利來源、供應鏈安全、股東結構穩定、收入關聯等問題是共性存在的。
在A監管問詢“穿透式”審查之下,港股或成AI芯片企業的避風港。
雖然港股上市有助于AI芯片公司加快融資速度、提升資本運作靈活性、增強企業國際影響力,但也面臨著更高的國際監管風險。
對于AI芯片廠商而言,想要獲得資本市場的長期認可,真正的決戰在于技術、生態與時間的賽跑。
以下是正文:
2024年下半年以來,國產AI芯片企業掀起了一輪IPO排隊熱潮。
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摩爾線程、沐曦科技等企業相繼啟動上市輔導,試圖借助資本市場加速技術迭代和產能擴張。
據知情人士透露,壁仞科技、摩爾線程做了兩手上市準備,亦在籌備港股上市。
從多家AI芯片企業的公開信息可見,關聯交易是行業普遍現象。
燧原科技的最大股東騰訊持股超20%,其部分訂單來自騰訊生態內的合作伙伴;摩爾線程的早期投資方包括字節跳動、騰訊等,其GPU產品在游戲、云計算等領域的客戶與股東業務高度重疊。
發行審核中,雖對擬上市企業的盈利要求雖有所放寬,但監管層對技術專利來源、供應鏈安全性、股東結構穩定性等問題均會“穿透”核查。
而AI芯片行業的競爭格局尚未穩定,若企業存在未披露的關聯利益輸送、技術依賴,或在生態適配、客戶黏性上存在較大的短板,極易成為上市問詢的焦點。
若企業無法充分解釋,可能面臨上市終止風險。
在A上市過程中出了問題,再尋求登陸其他板塊上市的機會,對公司而言就較難收場了。
其實,輾轉多板、由A轉港、停滯不前的案例,不在少數,近日突然崩盤的智駕“獨角獸”縱目科技、電池公司蜂巢能源,都在這件事上栽了大跟頭。鑒于上A難度越來越大,一開始就奔著港股上市,成為不少科創企業較為保險的選擇。
相比之下,港股對科技企業的審核更側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而非實質性判斷,且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此前出臺的18C章程,即為眾多企業提供了一條上市通道。
這為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AI芯片企業提供了更靈活的上市路徑。
一方面,港股上市流程通常比A股更快,對于急需資金的AI芯片企業,時間成本至關重要。
根據《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目前,摩爾線程估值255億元、壁仞科技估值155億元,若因A問詢導致上市和融資窗口關閉,可能影響公司下一代產品研發進度。
另一方面,港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更便于企業引入海外戰略投資者。
壁仞科技、摩爾線程若登陸港股,可借助外資渠道拓展海外客戶,尤其是在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數據中心建設中搶占份額。
此外,港股上市后的增發、配股機制更靈活,有利于后續融資。
無論是A還是港股,資本市場的終極考驗仍是技術落地能力。
壁仞科技的通用GPU架構、摩爾線程的全功能GPU方案,均需在深度學習框架、開發者社區等生態環節突破。
港股上市雖能緩解資金壓力,但可能面臨更復雜的國際監管環境。
港股上市的潮流折射出AI芯片等科創公司在資本化進程中的深層博弈——既要抓住融資窗口期,又要盡量減少資本市場的不可控因素,在動蕩環境中尋求平穩上岸。
對于國產AI芯片行業而言,上市只是中場戰事,真正的決戰在于技術、生態與時間的賽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