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腫瘤”,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并不陌生,它可能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化療作為目前常用的抗腫瘤治療方法之一,雖然可以殺滅腫瘤細胞,但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害,尤其是對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導致白細胞減少,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面對這一問題,我們到底該怎么辦呢?
化療后白細胞減少是腫瘤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并發癥
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化療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并控制腫瘤的發展,不過,它往往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這一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可能會引發嚴重的感染和出血,影響病情進展,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為什么化療會導致白細胞減少呢?主要是因為化療藥物會抑制骨髓造血母細胞分化,影響白細胞的正常生成,從而造成外周血白細胞減少。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接近40%腫瘤化療患者發生中性白細胞減少癥。所以,預防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是癌癥治療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白細胞減少不可小覷,升血調元顆粒助力應對
在面對化療后白細胞減少這一問題時,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西醫通常會采用維生素B6、利血生、鯊肝醇等傳統升白細胞藥物,還有比如像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類(G-CSF)和重組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類(GM-CSF)這樣的生物制劑。雖然這些藥物都可以提升白細胞數量,改善患者的狀況,但它們也存在價格較高、需要頻繁注射、半衰期短以及可能引起明顯副作用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中醫藥治療就派上用場了,以其獨特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為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根據患者出現的臨床癥狀,如周身乏力,頭暈,面色萎黃,納差,氣短,或惡心嘔吐,或發熱,舌淡,脈弱無力等,中醫認為白細胞減少屬于“虛勞”“氣血虛”等范疇。治療上,中醫會用一些補脾益腎、益氣補腎活血的方法,比如升血調元顆粒,它里面有雞血藤、制何首烏、骨碎補、黃芪、女貞子、麥芽、黨參、佛手這些藥材,可以起到益氣養血、補腎健脾這樣的作用,從而幫助提升外周血中的白細胞數量,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以及病后虛弱。與西醫治療方法相比,升血調元顆粒具有副作用相對較小,療效相對穩定的優勢,它可通過增加骨髓造血組織容量,促進骨髓細胞增殖分化,促進造血干祖細胞生長,從而幫助解除化療藥物對造血干祖細胞的抑制,保護造血系統功能,提升白細胞水平。
升血調元顆粒屬于處方藥,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醫生建議在化療前一周及化療進行中,預防性使用,每次10-20克,一天2次;保護骨髓。放化療后48小時內,如果白細胞< 4.0×10?/L,可以繼續單獨使用升血調元顆粒;如果放化療結束48小時后,白細胞下降比較嚴重,如白細胞<2×10?/L,這 時就需要聯合集落刺激因子(升白針)治療,至白細胞上升至5×10?/L時停用集落刺激因子,繼續服用升血調元顆粒一周進行鞏固。
除此之外,患者還應注重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調整
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患者也需要重視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這兩方面對白細胞的恢復也同樣非常重要。
1.心理支持:化療所帶來的身體變化和種種不適,往往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對疾病的恐懼、對治療效果的擔憂,很容易引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這時候,家人和朋友應當給予充分的關心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學會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和治療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2.生活方式調整: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這對提升機體免疫力至關重要。適當的運動也必不可少,如散步、做瑜伽等,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另外,保證充足的睡眠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質量有助于身體的自我修復和整體恢復。
總的來說,腫瘤患者在化療后經常會出現白細胞減少的情況,除了西藥治療外,患者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升血調元顆粒來幫助提升白細胞數量。同時,注意心理支持和調整生活方式也很重要,這些措施共同促進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資料:
[1]牛帆,張利英,李洋洋,等.化療導致白細胞減少癥的機制探討[J].生命的化學,2022,42(03):528-536.
[2]尤翠萍,楊夢靜,宋康樂,等.白細胞減少癥的中醫治療概述[J].中醫臨床研究,2023,15(36):45-48.
[3]升血調元顆粒說明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