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7日,在黃土嶺圍殲戰中,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楊成武部擊斃日軍有著“名將之花”之稱的“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官阿部規秀。
阿部規秀是日軍侵華戰爭以來被擊斃的第一個高級將領,同時也是八路軍在整個抗戰期間擊斃的職務最高的日軍將領。
一時之間,日本朝野震動,我抗日軍民上下士氣高漲,振奮異常。黨中央、八路軍總部以及全國各地的友軍、抗日團體、著名人士包括蔣介石在內紛紛向楊成武部拍去賀電,祝賀他們取得的勝利,全國各地的報紙紛紛報道戰斗經過,并刊登各種祝捷詩文。真可謂賀電滿天,歡聲動地。
而率部擊斃阿部規秀的,正是楊上堃。
他是楊成武部的一員虎將,時任參戰主力部隊參謀長。
只不過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黃土嶺圍殲戰這一大勝仗后,他身上職務發生調動,調任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一支隊參謀長。
對此,楊上堃一時無法接受,事實上,這并不算降職,但在他看來,支隊參謀長就是個配角,并沒有實權。他不能理解,為什么擊斃了阿部規秀,打出了晉察冀的威名,反而沒了實權?
另外再加上有人鼓動,年輕氣盛的楊上堃沖動之下做了個令他此生后悔的決定,直接帶著20多人和槍支離開了部隊。
他原本想著自己拉一支隊伍去打日本人,以此向上級證明他的軍事才能,之后再歸隊。
殊不知,軍隊治軍嚴明,首先靠的便是鐵一般的紀律,持槍私逃還帶隊,性質是十分惡劣的。
更雪上加霜的是,楊上堃想要拉隊伍打日本人,卻被認為是去投靠日本人了。
抗戰相持階段,由于日軍正面戰場的節節勝利,全國一度彌漫著失敗情緒,變節者漢奸數量不少,可以數十萬甚至百萬計。持槍私逃還帶隊,很容易被誤會,若不及時處理,恐易動搖軍心。
據說一貫治軍非常嚴格的彭老總當時便發了話:持槍私逃,性質惡劣,要槍斃,否則今后還怎么帶部隊?
后來彭老總和朱老總針對此事通了氣,一致決定嚴懲不貸。
不過這件事畢竟影響較大,有關處理決定,還需要和毛主席通氣,關鍵時刻,是毛主席出面相救,認為應該給這樣的功臣留條活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延安黃克功逼婚殺人案,毛主席曾力主從嚴治罪,親自要求槍斃。
那么,這一次,毛主席又為什么說給楊上堃一條活路呢?首先是兩件事性質不同,其次,便不得不提及楊上堃這個人。
楊上堃出生于著名的將軍縣江西興國,16歲加入赤衛隊,19歲正式加入紅軍,參加了紅軍反“圍剿”戰斗和長征中許多重要戰斗。
尤其是在1935年強渡貴州第一大江,有著“天險”之稱的烏江,面對洶涌的江水、兩岸的懸崖峭壁和烏江南岸僅30多公里外十幾萬敵人的嚴密防守,時任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二師四團一營二連連長楊上堃直接帶領16名勇士乘坐竹筏,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強行渡江,成功突破敵人防線,為后續部隊打下了堅守的登陸基礎,隨后整個二連全部過江,在楊上堃的帶領下沖向敵人陣地,一舉拿下烏江幾個山頭。
隨后,紅軍主力突破烏江天險,成功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毛主席“西進貴州”戰略的正確性得到驗證,紅軍開始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進攻,將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楊上堃對此功不可沒,自此一戰后在全軍揚名,并被授予了“勇士”的稱號。此后,楊上堃又率紅四團二連屢次作為主攻連,在血戰婁山關、突破臘子口等戰斗中為整個方面軍打開長征和北上通道,在整個長征中立下汗馬功勞。
抗日戰爭時期,楊上堃所在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又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取得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大捷,之后黃土嶺戰役,時任參戰主力部隊參謀長的楊上堃更率部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可謂戰功赫赫。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會稱他作“有功之臣”,并在他私逃事發后為他說話,認為功大于過,應給他一條活路。
所幸楊上堃確是一時沖動下私逃,7天后即回過味,認識到自己錯誤,并主動回到了部隊,最終,中央對他予以寬待,給了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行政撤職,開除黨籍,將他送去抗大高級干部班學習。
從抗大畢業后,1945年,楊上堃被派南下開辟新區,結果就在南下途中,日本無條件投降,局面發生重大變化,楊上堃轉而被派往東北,并在北上途中被批準恢復了黨籍。
作為抗戰時期最早淪陷的地帶,東北不僅物產豐富,土地肥沃,還有日軍留下的兵工廠和大量武器彈藥。
抗戰勝利后不久,東北已經成為各方矚目和爭奪的焦點。而楊上堃到東北后,在短時間內即將吉林省重要城市敦化魚龍混雜的局勢穩定下來。
他相繼參加了敦化平叛、保衛四平、解放吉林、圍困長春等戰役,為東北解放做出重要貢獻。
1949年,根據中央指示,吉林省委組織干部南下,楊上堃被任命吉林省南下干部大隊參謀長,協助率領千名干部南下,抵達南昌。
自此,楊上堃開始了在家鄉江西十幾載的奮斗歲月,從贛南土匪和國民黨殘余武裝清剿到贛州軍分區建設,再到江西省軍區建設,楊上堃始終保持著戰爭年代的革命勁頭和拼命精神,忘我工作,為贛南秩序穩定以及部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在一段風雨歲月,他堅持正義原則,后又赴任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投身林業工作,為綠化祖國貢獻力量。
1975年,楊上堃又重新調江西省軍區任副司令員,1982年,他按正軍職離休。
離休后,楊上堃將經歷放在了撰寫回憶錄上,寫下了近十萬字的戰爭回憶錄,其中著重提及長征中紅四團堅苦卓絕的戰斗經歷,為我黨我軍翔實了一筆可貴的基層部隊戰爭資料。
1984年,楊上堃在南昌去世,終年71歲,自此走完了革命戰斗的傳奇一生。
素材來源:
[1]史愛國,楊國興.如鐵雄關從頭越——追憶紅軍長征英雄連長楊上堃[J].當代江西,2006,(11):50-51.DOI:10.16706/j.cnki.cn36-1279/d.2006.11.008.
[2]興國縣志 卷二十七 人物
[3]楊成武.“名將之花”命喪太行山——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紀實[J].福建黨史月刊,1995,(02):6-11.
喜歡本文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