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靈逸
元寶是我們熟悉的一種古代錢幣,顧名思義,可解讀為 “ 元朝之寶 ” ,即元代由白銀或黃金制成的貨幣。據(jù)史料記載,元朝至元三年( 1266 年)以平淮庫(當時國家銀庫)的白銀熔鑄成 “ 錠 ” ,凡重量達 50 兩者,名曰 “ 元寶 ” 。后來我們把金錠、銀錠通稱為元寶。其實,早在唐初開元通寶行世時,民間就有取其碩大、貴重之意,旋讀為 “ 開通元寶 ” 的說法,而最早的元寶錢也出現(xiàn)在唐代中期,不過當時的元寶只是對銅錢的一種稱呼。
唐王朝進入中期后,走上了由興轉衰的下坡路,到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四年(755年),節(jié)度使安祿山與部下史思明發(fā)動了歷時八年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fā)后,造成社會動蕩,經(jīng)濟蕭條,市場凋敝,政府財政匱乏。“得壹元寶”與“順天元寶”大錢,就產生于這一動亂年代。次年,安祿山在洛陽登基,不久后又被兒子安慶緒害死。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誘殺安慶緒,在范陽自立為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上元元年(760年)六月,開始鑄行貨幣——得壹元寶。據(jù)說,史思明做夢時夢見了一個“壹”字,找道士解夢,道士附會說這是“得一者得天下”,史思明大喜,便銷毀洛陽佛像取銅鑄“得壹元寶”,與開元通寶并用,規(guī)定以1個得壹元寶合100個開元通寶。這種虛值貨幣遭到了百姓的反對,民間又流傳開“壹”字是“一世而亡”的說法。史思明知道自己并非正統(tǒng),便非常迷信這些怪力亂神之說,聽聞此事后很快改鑄“順天元寶”,表示所作所為是順應天命,希望權利永固。據(jù)《新唐書》記載:“史思明據(jù)東都,亦鑄‘得壹元寶’錢……既而惡‘得壹’非長祚之兆,改其文曰‘順天元寶’。”由于“得壹元寶”只發(fā)行了幾個月,其鑄造量很少,收藏界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之說。史思明的皇帝夢很快就破滅了,據(jù)《錢錄》說:“賊平之后,無所用焉。刀兵之家,還將鑄佛?!卑彩分畞y平息之后,毀佛所鑄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被“還將鑄佛”,這也有點諷刺意味。
得壹元寶與順天元寶
1992年,在洛陽考古發(fā)掘的一座中唐墓葬中,出土有當時流通的四種錢幣,其中開元通寶10枚,乾元重寶16枚,得壹元寶3枚,順天元寶7枚。得壹元寶制作工整,錢徑約3.5厘米,重12.5克左右。其背面多有月紋,穿上、下、左、右皆鑄有月紋之幣較為少見。據(jù)說在錢幣上鑄星月紋寓意“進步”和“成功”,但封建割據(jù)不是歷史的進步,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死。唐王朝借回紇兵收復洛陽 。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