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熱潮興起的當下,許多人都積極投身各類運動。然而,若不能科學衡量運動強度,運動效果便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因強度不當對身體造成損傷。那么,該如何精準衡量運動強度呢?
心率是衡量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我們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出自己的最大心率,即220減去年齡。一般而言,低強度運動時,心率約為最大心率的60%;中等強度運動,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75%;高強度運動,心率則達到最大心率的75%以上。比如,一位30歲的人,最大心率為190次/分鐘,若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心率應保持在 114-142.5次/分鐘。運動時可佩戴心率監測設備,實時了解心率變化,從而調整運動強度。
主觀疲勞感受也是衡量運動強度的有效方法。人們可以依據自身疲勞程度來判斷,分為輕松、有點累、累、非常累等不同等級。當感覺輕松時,可能運動強度較低;若達到非常累的程度,說明運動強度過大。這種方式簡單易行,能讓運動者直觀感受身體反應。不過,由于每個人對疲勞的耐受程度不同,它存在一定主觀性,最好結合其他方法綜合判斷。
運動的持續時間與運動強度緊密相關。低強度運動可長時間進行,如散步能持續1-2小時;而高強度運動,像短跑沖刺,往往只能維持較短時間。若運動時間過長且強度過高,身體易疲勞,增加受傷風險。所以,要根據自身狀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與強度。例如,剛開始健身的人,可從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練起,隨著身體適應能力增強,再逐步提高運動強度,縮短運動時間。
衡量運動強度是科學運動的關鍵。我們應學會運用心率監測、主觀感受及合理安排運動時間等方法,精準把握運動強度,讓運動發揮最大功效,為健康助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