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果殼親子Guokr(guokr_kid),作者:Big.D
先問個問題,你覺得什么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對已有結論常存質疑;要想和大多數人不一樣的;要自己想,不要依賴別人......發現了嗎?這些其實都瞄準了“獨立”這個詞。但我覺得,培養“獨立思考”,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是“獨立”,而是應該培養一種“批判性思維”。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講講: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什么是“獨立思考”?
先來談談我自己對“獨立思考”看法。
只從字面意思出發的話,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嚴格意義上的“獨立思考”。
因為我們之所以能進行思考,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思考的時候,肯定會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的影響與限制,是沒辦法做到完全獨立的。
而很多情況下,我們說的沒有獨立思考,在我看來,也不是什么獨立不獨立的問題,而是壓根就沒有思考。比如“別人說什么,你想都沒想就信了”,或者“大家都這么說,你也就跟著這么說了”而已。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理解“獨立思考”呢?
在我看來,所謂“獨立思考”,其實就是批判性思維,或者叫審辨性思維,意義在于通過一些靠譜的思想方法,不斷地評估和改善自己的思維,以期盡可能讓自己的想法符合實際,進而解決問題或對事物有更全面的認識。
如何帶孩子
學習和實踐“獨立思考”呢?
這里,必須要吐槽一下“獨立思考”這個名字了。很多對“獨立思考”的誤解以及實踐上走的彎路,都源于名字沒取好。
為什么這么說呢?
1. 獨立思考≠和別人都不一樣
一提到”獨立思考“這個詞,很多人就會把重點放在“獨立”二字上,想當然地認為“獨立思考”一定是非常孤高的,是我一個人獨有的思考,甚至要為此對抗整個世界。
這種想法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舉個例子——以前科學家們做了那么多實驗和研究,得出了不少被科學共同體廣泛認可,且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結論。
但有的人就是不信邪,就要進行所謂的“獨立”思考,今天造永動機,明天搞水變油,后天又推翻相對論……這樣的做法肯定是徒勞的,是折騰一生也一無所獲的。
因此,雖然名字叫“獨立思考”,但也一定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絕對不能為不同而不同,為“獨立”而獨立。
回到教育上,對于那些大家公認非常優秀的著作,還有寫在教科書上的論斷,我們不妨先教孩子'拿來主義',記下再說。當然可以鼓勵孩子保留質疑的精神,但是沒有必要上來就質疑那些已經經歷了非常嚴格驗證的東西。
可能有的家長會覺得,如果教孩子先相信課本,會不會讓他沒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呀?
在我看來,這是比較好解決的問題。舉個例子,至少在自然科學領域,如果有了大學相關專業的知識,回頭再看中學小學的教材,就會發現有好多不嚴密不清晰的地方,但我們能說它們是錯的嗎?跳過中小學課程上來就學大學知識,我們還能考上大學嗎?
我們在中小學學習科學的過程,其實像是一種在幾年內體驗全人類千百年來科學進步的過程,只要我們好好引導,孩子們就會理解科學就是不斷地質疑,不斷地試錯,不斷地改錯完善的過程。
此外,如果平時我們能鄭重地對待孩子問的每一個為什么,以及“為什么這里和課本不一樣”之類的問題,就算給不出正確答案,孩子也不會放棄發問。
最后再總結一下,獨立思考絕對不等于和別人想的都不一樣。相反,你如果想獨立思考,就必須首先借鑒前人最優秀的知識和觀點,還有思維模型,這樣你才能做到獨立思考。
2. 獨立思考=知道想法的來由
這里的意思是,當你持有一種觀點,你最好知道他是怎么來的,我們也要教育孩子這一點。
舉個例子——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寫到女兒有過浪費糧食的情況,弄得我非常生氣大聲訓斥,把她訓哭了。
不過后來我又自己反思,浪費糧食固然不對,但我發這么大火恐怕也沒有必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于是我開始回憶,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小時候非常節約糧食,吃食堂的時候每次都會把飯吃得干干凈凈,從來不倒剩飯剩菜。然后大家都表揚我,說這孩子節約糧食,從此我就對這個事情非常上心。
明白了這一點以后,我就請求女兒原諒,告訴她我那么生氣是出于這種原因。浪費糧食是不對,但是我發這么大火把她訓哭也是沒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在追溯的過程中,孩子也能了解到原來家長的情緒是這么來的,原來過去的經歷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現在的情緒,甚至讓人氣昏了頭。
除了溯源,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是拿廣告開刀。比如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就可以跟跟孩子討論:
商家為什么定價最后一位喜歡放9;
為什么總是那么急切地表示你錯過這次促銷下次就沒了;
為什么會先送你點小禮品,再讓你注冊;
這些都是商家利用心理學對人施加的微妙影響,以便影響你的行為。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太合適的言行或想法,我也會在批評教育之余,多問問是什么讓她這么做這么想的。
若能從小能了解到這些,將來孩子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能敏銳地察覺到經歷、情緒以及其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更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3. 獨立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
要做到獨立思考,還要知道正確的思考方法。
不過,這部分只能簡略說說,因為這塊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不太容易理解。
簡單地說,要掌握良好的思考方法,恐怕至少要學習基本的邏輯,批判性思維的各種方法技巧,還要學習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庫,然后利用多種思維模型去考慮問題,同時再搭配上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這種要求,恐怕很多家長自己都難以達到,所以可別拿來給孩子硬灌。
這方面只能說平時多帶孩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多引導孩子關注想法和實際結果的差別,多做項目制學習等等,這部分確實沒有什么捷徑可以走,也不必急于求成。
書單推薦
可能有些家長朋友會好奇這方面有沒有什么書可以看,簡單推薦3本我覺得還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是,是關于思維、思考、邏輯、認知的通俗暢銷讀物,其實有很多很多,而且從內容上來說,也都差不太多。因此可以挑評分高的來幾本,區別并不大。
第一本推薦《神邏輯》。
這本書以繪本的形式講邏輯謬誤,內容比較簡單淺顯,對成年人來說可能提高不大,但是對孩子來說,淺顯就是優點了。書中的卡片設計和海報做的挺有趣,可以跟孩子邊看邊討論。
第二本推薦《學會提問》。
這是一本比較經典的講批判性思維的書,但對孩子來說深了些,家長最好自己讀了再跟孩子討論。
第三本推薦《事實》。
這本書非常好。它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了很多我們思考的時候容易犯的錯誤;另一方面,描繪了世界很多角落的生活,能夠開闊孩子的眼界。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字里行間都是“世界的確還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它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變得更好”的積極信念。
這本書沒有涉及太復雜的知識,家長可以邊看邊跟孩子討論案例,另外這本書微信讀書就有,考慮到原價略高,不一定非要買實體版。
最后,獨立思考絕對是一件需要克服本能,逆天而行的事。
作為家長,首先要做到的是時時自省,日日精進,多看書多和孩子討論,多帶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反思,這樣才能幫孩子打下良好的思維習慣基礎。
“果殼親子Guokr”是果殼旗下的兒童教育公眾號,
這里有可信賴的育兒科學知識,隨時隨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幫你成為具備未來視野的家長,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學會思考,
培養屬于未來的優秀人才。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