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段子,講的是一位年輕人滿心抱怨,訴說自己工作三年,月薪卻始終停留在 6000 元。
他的朋友詢問他掌握何種技能,他卻無奈表示一無所長。
朋友接著追問:“那這三年你都在忙些什么呢?”
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我不是一直在工作嘛!”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另一個經典段子:“你工作十年了?”
“不,是把一年的工作重復做了十年。”
01
托?富勒曾說:“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
而在這其中,真本事就是開啟機遇大門的鑰匙。
那究竟什么是真本事?
簡而言之,它是一種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讓你獲取收入的能力。
像是維修家電、駕駛運輸、室內裝修、美發造型、烹飪美食等,這些看似普通的技能,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我有一位鄰居,曾經是工廠的流水線工人,隨著工廠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他面臨失業危機。
但他早有先見之明,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家電維修技術。
工廠倒閉后,他憑借這門手藝,在社區里開了一家維修店,生意十分紅火。
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變化,居民家中的電器總會出現故障,他的技能始終有市場需求。
同樣,我的朋友小李,是一名專業理發師,即使在疫情期間,理發店紛紛停業,他憑借精湛的手藝,為老顧客提供上門理發服務,收入依舊穩定。
反觀一些人,總覺得擁有大學文憑就萬事大吉,自視甚高。
我的同學小王,名牌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企業,每天的工作就是制作 PPT 和處理 Excel 表格。
工作沒幾年,他就發現工資增長緩慢,而樓下早餐店的老板,雖然學歷不高,卻憑借一手好廚藝,每天顧客盈門,收入遠超他。
這是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像 PPT、Excel 這類基礎技能,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容易被替代。
但廚師對火候的精準把握,木工對木材紋理的巧妙運用,理發師對發型美感的獨特理解,這些都是 AI 和機器難以企及的。
真本事是人生的底氣,是在風云變幻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它不會因外界環境的改變而失去價值,而是像陳釀的美酒,越久越香醇。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努力去學習和掌握一門真正屬于自己的技能,為未來的人生筑牢根基 。
02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而學習真本事,恰恰是擁抱這種英雄主義的關鍵一步。
然而,現實中不少人卻對掌握真本事望而卻步,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首要原因在于錯誤的身價觀念。
許多人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認為某些技能有失身份。
就拿我認識的一位大學生小趙來說,畢業后他一心想進入大公司從事所謂 “體面” 的工作,對于藍領技能嗤之以鼻。
當有朋友建議他學習汽車維修技術時,他不屑一顧,覺得那是低學歷者的選擇。
可幾年過去了,他在辦公室里做著重復瑣碎的工作,薪資微薄,晉升無望。
反觀那些當初投身汽修行業的同齡人,有的已經成為技術骨干,收入頗豐。
再看美容美發行業的領軍人物,像沙宣品牌的創始人維達?沙宣,他也是從最基層的學徒做起,憑借對美發技藝的執著追求,最終締造了美發帝國。
真本事無關出身與學歷,它是用價值說話的。
另一個普遍原因是畏懼艱苦。
學習一門手藝,確實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讓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我的表弟小吳,原本有機會學習烹飪,成為一名廚師。
但他一聽要經歷長時間的基本功訓練,每天在廚房站好幾個小時,切菜切到手酸,便放棄了這個機會。
每一項高價值的技能背后,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汗水與堅持。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不能被錯誤的觀念和一時的困難阻擋了學習真本事的腳步。
只有摒棄偏見,勇于付出,才能掌握真正的立身之本,在人生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03
馬克?吐溫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選對技能是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首先,基礎性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這類技能歷經歲月洗禮,始終散發著光芒。
以編程開發為例,我的一位朋友小李,大學期間自學編程,畢業后憑借扎實的編程能力,不僅能通過網絡接單賺取外快,還在積累一定經驗后成功創業,開發出多款熱門應用,實現了財務自由。
溝通能力同樣重要,古往今來,善于溝通者往往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中脫穎而出。
劉邦,雖軍事和理政才能并非頂尖,但他精通人情世故,善于與各方勢力周旋,最終在 48 歲時崛起,登上皇位。
在互聯網時代,寫作能力更是大放異彩。
有許多互聯網博主,憑借出色的寫作功底,通過撰寫優質文章和制作短視頻,吸引了大量粉絲,進而實現了商業變現,開啟個人創業之路。
其次,壟斷性技能賦予我們獨特的競爭優勢。
專業咨詢領域的專家,能夠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為企業解決復雜的特定領域問題,獲得高額報酬。
例如麥肯錫的資深顧問,憑借對商業戰略的精準把握,幫助眾多企業突破發展瓶頸。
技術培訓師通過傳授專業技能,桃李滿天下,同時也收獲了豐厚的經濟回報。
內容出版者將個人知識轉化為書籍、課程等作品,實現知識的廣泛傳播和價值變現。
這些壟斷性技能與基礎性技能相結合,就如同為成功插上了翅膀。
再者,可延展技能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無限可能。
以 自媒體創作來說,從最初的文字寫作,逐漸拓展到音頻、視頻領域,實現全方位內容輸出的創作者大有人在。
知名自媒體人張大仙,從單純的游戲解說文字分享起步,不斷學習視頻制作、直播技巧等,如今已成為全網知名的游戲主播,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和可觀的收入。
獨立開發者不斷拓展技術邊界,從開發簡單的 App 到小程序,再涉足 AI 應用領域,持續提升自身價值。
在線教育從業者從一對一輔導,到錄制線上課程,服務更多學生,實現收入的倍數增長。
這些技能不受地域限制,可多人同時服務,還能持續產生收益,堪稱 “躺賺” 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技能的組合運用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既懂編程又擅長設計的人,能夠獨立開發出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的產品;擅長寫作與咨詢的人,可以出版專業書籍并開設培訓課程;精通技術且善于教學的人,能夠在細分領域成為權威專家。
真本事恰似銀行存款,學習技能的過程就是不斷存錢。
無論外界經濟環境如何變化,它都穩如泰山,隨時可轉化為實際收益。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掌握這些技能,我們便能在人生道路上自由馳騁,實現自我價值。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