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年,吳三桂被滿門抄斬,漏掉一個兒子,其與陳圓圓隱居,如今后人過千,皆對陳圓圓感激涕零。
世人皆知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殊不知,在整個吳氏生死存亡之際,是陳圓圓通過自己的智慧不僅保留了吳家血脈,還綿延至今逾千人!
如今我們翻開史書,無論正史還是野史中,都大肆渲染了陳圓圓的美貌。陳圓圓一生坎坷,幼時孤苦,少時漂泊。直至遇見吳三桂,她浮萍般的人生才總算是有了著落。
然而好景難長,好夢易醒,當吳三桂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時,她的危機也隨之到來了。很快,吳三桂兵敗滿門被屠。對于陳圓圓的下落,有人說她已皈依佛門,有人說她自沉蓮花池。
直到2010年7月,諸多研究清史的專家、學者應邀前往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考察。他們在吳氏的墳塋里發現了一塊寫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的墓碑。
乍看之下,就是一方普通的墓碑。仔細琢磨并在當地走訪之后,他們才發現:這座墳塋不僅僅是陳圓圓的長眠之所,還藏著一個300多年的秘密!
這一切,還得從碑文上的文字一一說起。“先妣”在這里就不贅述了,一般常見于女性長輩的碑文中。“吳門”也比較明確,指代蘇州,也就是陳圓圓的老家。
最有意思的倆字當屬 “聶氏”二字,之所以斷定它暗指陳圓圓,是因為陳圓圓6歲前本姓邢,6歲后被姨夫收養才改姓陳。而“邢”和“陳”都帶有“耳”旁,以“雙耳“二字組合成一個“聶”姓。
如果僅僅就憑這個“聶”就斷定此處一定是陳圓圓葬地,未免有些牽強附會。為了尋找更多的線索,專家在當地走訪時還發現了諸多佐證材料。
首先是馬家寨的布局頗為奇巧:一模一樣的格局和材料,依據八卦原理建造而成。隱蔽性相當高,外人一旦進入就會迷路,想原路返回都難。
同時,這個村子雖然叫馬家寨,但是住的人都姓吳這一點也很讓人疑惑。經過詢問并與史書核驗得知,這是為了紀念吳三桂麾下一個叫“馬寶”的將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走訪考察過程中,學者們發現吳家人房屋內部的布局也幾乎一致,家中祖宗牌位祭祀的都是“延陵堂”。而“延陵”不僅僅是吳三桂的祖籍,他生前更是自稱過“延陵將軍”!
如果說馬家寨的布局是為了安保,那馬家寨的命名和家中祭祀牌位則表明,這里的吳姓族人確為吳三桂后裔不假。畢竟,吳三桂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什么好名聲,還不足以被人搶著認祖宗。原來是陳圓圓帶著吳氏子孫藏匿起來。
如今,清朝早已滅亡,馬家寨隱居了300多年的吳姓族人可以大大方方追憶他們的恩人——陳圓圓。現在,生活在寨子里的居民已經有200多戶了,人口也早已超過千人。
陳圓圓生逢亂世只能隨波逐流,甚至淪為男權社會下的附庸;但是她并不是一個空有美貌的“花瓶”,她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為吳三桂保留了綿延不絕的血脈,贏得了后世子孫的尊敬,也證明了自己是一個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