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乳腺X線檢查是發現新原發腫瘤或局部復發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對于降低40歲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得到全球臨床的認可。目前,英國指南建議乳腺癌治療后,前5年每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檢查,而后每3年檢查一次;美國和歐洲指南建議每年檢查一次,持續檢查時間根據個體情況而定。
因此,對于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乳腺X線檢查的間隔周期為多久更合適,是臨床需要持續探討的方向。 既往研究發現,更長的乳腺X線檢查間隔周期可能更有利于患者健康,且隨著檢查頻率的增加,假陽性發生率也會隨之增加,但如果檢查間隔周期如果過長,又可能引發患者的擔憂復發等情況。
圖片來源: 123RF
近日,《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Mammo-50研究長達6年的隨訪結果,表明對于年齡≥50歲且3年無復發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相比于每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更長檢查間隔周期(每2~3年一次)是安全的,未對患者生存率、新發癌癥檢查和復發檢查產生不利影響。文章表示,Mammo-50研究結果或為相關乳腺癌檢查指南提供參考依據。
截圖來源:The Lancet
Mammo-50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非劣效性、3期臨床試驗,納入英國114家醫療機構的年齡50歲及以上女性5235例。所有患者均為初次診斷為浸潤性或非浸潤性乳腺癌,且行根治性手術后3年未復發(通過第3年乳腺X線檢查確認),大部分患者為低級別、雌激素受體陽性小腫瘤。
研究人員將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每年一次(2618例)或每2~3年一次(保乳手術后每2年一次、乳房切除術后每3年一次,2617例)乳腺X線檢查,隨訪6年。主要研究終點為乳腺癌特異性生存率,這里的生存期定義為從患者入組至因乳腺癌死亡時間,若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或研究結束時仍存活但之后失訪,則相關數據刪失。 中位隨訪5.7年間,共有343例患者死亡,其中116例死因為乳腺癌(每年隨訪一次組61例、每2~3年隨訪一次組55例),93例死因為其他癌癥,134例為其他死因。
研究設定非劣效性界值為3%的絕對值差異,即每2~3年隨訪一次與每年隨訪一次的患者 5年乳腺癌特異性生存率差異不大于3% ,可認為每2~3年隨訪一次不劣效 于每年隨訪一次。
研究結果顯示,每年隨訪一次組和每2~3年隨訪一次組的5年乳腺癌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98.1%和98.3%,表明在預先設定的3%非劣效界值下,每2~3年隨訪一次的患者,5年乳腺癌特異性生存率并不比每年隨訪一次的患者差。
▲每年隨訪一次組(藍色)和每2~3年隨訪一次組(紅色)5年乳腺癌特異性生存率對比(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623例患者發生了乳腺癌相關事件,其中46例罹患乳腺導管內原位癌、345例出現浸潤性復發(包括局部復發、新發浸潤性乳腺癌或轉移性疾?。?、252例發生了新的非乳腺癌原發病灶(如皮膚、肺、結直腸等)。345例出現浸潤性復發的患者中,共有224例(64.9%)在急診治療或出現癥狀后重新回醫院治療時發現相關事件,其中61.7%(108/175)的患者是在每年一次的乳腺X檢查中發現的,而68.2%(116/170)是在每2~3年隨訪一次的乳腺X檢查中發現的。
次要結局分析顯示,每2~3年隨訪一次的患者,5年無復發率和5年總生存率都不比每年隨訪一次的患者差。每年隨訪一次組和每2~3年隨訪一次組的5年無復發率分別為94.1%和94.5%,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4.7%和94.5%。
無復發間隔 定義為從入組至發生首次局部復發、遠處轉移或新發乳腺原發病灶的時間
文章表示,該研究結果提示,對于接受乳房切除的年齡50歲及以上女性,術后隨訪3年后降低乳腺X線檢查頻率是安全的,但研究并未明確在術后3年內,是否需要每年做一次乳腺X線檢查。結合其他的研究結果來看,這部分女性術后3年內可能無需每年做一次乳腺X線檢查,但仍有待后續更多研究來證實。
《柳葉刀》發表的同期社論特別指出,該研究納入的大部分患者為雌激素受體陽性小腫瘤,且未擴散至同側淋巴結,其復發風險較低,預期壽命較長,從兩組患者5年總生存率均接近95%的數值上可以證實這一點。因此,兩組不同檢查周期患者的特異性生存率差異,主要來源于其他具有疾病侵襲性或疾病更晚期的患者,這些患者通常在術后4年內可能出現疾病復發。
總之,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年齡≥50歲且確診3年無復發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特異性生存率、5年無復發率和5年總生存率方面,更長的乳腺X線檢查間隔周期非劣效于每年一次的檢查。
另外,你可能還想看:
這3類乳腺癌即使前10年沒事,10年后復發率也可能超24%手術前后不化療,100%這類乳腺癌患者已活過5年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乳腺癌
獲取更多關于乳腺癌的科普信息
參考資料
[1] Dunn JA, Donnelly P, Elbeltagi N, et al. Annual versus less frequent mammographic surveillance in people with breast cancer aged 50 years and older in the UK (Mammo-50):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2025 Feb 1;405(10476):396-407. doi: 10.1016/S0140-6736(24)02715-6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學新視點」微信公眾號留言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