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弱國無外交,但是很多人并不能明白,弱國在國際上究竟會被怎樣針對。
香港問題在這個外交層面的體現就格外的明顯。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不止一次提出要使香港回歸,卻被英國一而再地阻擋回來。
甚至最嚴重的一次交涉中,惹得一向和藹可親的鄧小平都怒火中燒,放出狠話:如果英國遲遲不愿歸還香港島,我們就大部隊挺進香港,用武力奪回香港!
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惹得鄧小平都這樣出奇的憤怒呢?事情最后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責任更迭,壓力頗大
1946年12月9日就有西方記者借著香港問題試探毛主席的態度。但是這個時候的毛主席對此的態度卻曖昧不清。
這并不是因為毛主席不在乎國土問題。而是因為此時的中國經歷了多場大戰,一切都是百廢待興的狀態,現在主要的任務是要管理好目前中國可控制的地域。
只有安定了內部,中國在國際上才會有話語權。
其實不光是英國,此時的國際社會也都等著中國對香港問題做出態度,這種觀望也是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做一個評估。
1949年廣州解放,解放軍并沒有像國際社會所想的那樣全力發兵奪回香港,相反,他們停在了廣州城內,按兵不動的解放軍引起了各方關注。
那個時候的毛主席也一再表示,這個時候去和國際社會掰腕子,奪回香港、澳門地區其實意義并不大,有了毛主席的態度,黨內的少數對于香港等問題比較激進的黨員也只能偃旗息鼓。
香港問題就這么一直被按在了“水下”,不再有人提及。而它再次被擺上明面的時刻,是在中英關系出現轉機的時刻。
1974年,英國保守黨領袖,剛剛卸任的前總統愛德華·希思第一次正式到訪中國。
這一次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促進中國與英國全面恢復外交關系。這次的訪問計劃停留的時間不長,只有三天,所以一下飛機他就直接去會見了當時的國家主席毛澤東。
5月25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的住處約見了他,同時在場的還有周恩來、王洪文、鄧小平等人。在這次的會見之中毛澤東和希恩聊了很多國際形勢,包括在當時比較嚴峻的美蘇關系、中美、中蘇關系。
不過此次會面的最核心問題并不是這些,而是中英之間存在的最大的嫌隙——香港問題。
香港是在《南京條約》簽訂之時被割讓給英國的,后來的《北京條約》清廷又進一步割讓了香港周邊的九龍半島等地。
這些在當時簽署的條約之中所寫的都是無限期割讓,不過在后續有一個條約之中有一個存在著明確的時間點,這個條約就是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在這個條約之中明確說明了香港等周邊地區是租借給了英國,租借期是99年。
雖然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們明確表示清廷以及民國時期簽署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我們都將視作無效,不過這個時候我們的國家沒有什么話語權,這些聲明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能回到談判桌上。
也是因此在這次的會面之中,這個話題就成了后面的核心。毛主席面對希思的支支吾吾,直接就和周總理一唱一和,問起了香港的有關話題。
周總理也明確表示,香港是1898年租給他們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滿,到現在還有24年。
英國代表態度含糊,不肯正面回答。毛主席也知道這次會面并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結果,透露中國的態度才是這個時候的關鍵。
而且現在不是和英國用強的好時機,所以在后來說這個問題的時候,毛主席對著希思淡淡一笑,指著鄧小平說“到時候怎么辦,我們再商量吧。”
這個態度很明確就是要將這樣的國家大事全部托付給鄧小平全權處理了,這是一次對于鄧小平全身心的托付與信任的節點,也是給他的肩上背上了極大的壓力的時刻。
后來的鄧小平在香港問題上動用了很多的想法,還提出了非常有見地的“一國兩制”的政策。不過即便鄧小平如此努力,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還是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收回國土,刻不容緩
英國人自然是想要留下香港,因為這個時候的香港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中比較勢大的地區了,無論是經濟還是國際影響力都是英屬殖民地之中比較強的了。
但是他們也不得不面對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的聲量和自己的國際聲譽,為此英國政府想到了旁敲側擊來讓中國加長租約的方法。
首先是1979年香港當時的總督前往了北京和我國政府商談起了加長租約的想法,他們表示為了安撫香港的各路富豪,保證香港的經濟增長和社會安全,希望中國可以讓香港繼續留在英國手里。
面對這件事我國政府的態度也很明確,那就是:免談!
首先香港是我們的固有領土,其次在中國主權和土地不是可以隨意交換的東西,所以中國收復香港那是勢在必得。
見香港總督的會見吃了閉門羹,英國還以為是來人的地位不夠所以談不攏。他們見談話無效也沒再繼續,這個時候他們對于香港問題選擇了旁敲側擊。
在后續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問香港時,雖然他們沒有針對香港問題提出什么新的提議或者見解,但是這位元帥卻直接表示說香港屬于英國的一部分,可見英國是一直都沒有放棄留下香港的。
再后來一直到了1982年,此時英國正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當政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她來到了中國和鄧小平總理會面的時候,見時機尚可,她便有再一次提出了這個想法。
面對撒切爾的這個態度,鄧小平同志并沒有動怒,不過他也還是明確說明了中國一直以來的態度,那就是“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同時,鄧小平也和撒切爾夫人開始了斡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是現在為人所熟知的“一國兩制”。
早在建國的時候,毛主席想要的就是和平解決港澳臺問題,也是因為如此毛主席才在當時一直都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將收復國土的重擔交到了鄧小平同志的手里。
從70年代開始中國所面對的國際形勢發生了巨變,中美之間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也正是實行了改革開放,打開了自己的國門。
中國發展欣欣向榮,國際地位也在穩步提高,今時不同往日,中國也有了能證明和英國談判的能力。
也是因此鄧小平同志認為,此時是非常的好的提出解決國土問題的好時機,也是這個時候以鄧小平為首的政府開始草擬了相關的內容。
其實一開始一國兩制的政策主要是針對臺灣問題而實行的,不過在香港澳門的問題上,他們都有和臺灣問題相似的情況,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也開始針對香港問題出臺政策。
會面之后不到一年,中國政府就形成了書面性材料表明自己對于香港問題的態度,這個書面性材料后續被稱為了十二條基本方針政策。而這在后續也成為了香港地區的基本法規。
鄧小平對于收復香港等地區的努力有目共睹,而他的壓力卻很少有人知道。
鄧小平自己就曾公開表示:“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我就是李鴻章。”
當然鄧小平的努力也并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國的經濟蓬勃向上,國際影響力也逐步變大,在解決香港等地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有了更足的底氣和道理。
中國和英國之間的談判此時經過了許多輪,雖然我們沒有武器參與其中,但是言談之間的刀光劍影也是不絕于耳,此時的中英政府之間是處于劍拔弩張的狀態的。
在1983年10月我國政府官員和英國人的交談之中,也明確說明了,如果此時的英國不能改變態度,那我們就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
無所懼怕,成功回歸
1992年10月,此時負責草擬解放軍接防香港的方案的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將自己擬定好的方案交到了鄧小平總理的手中。
鄧小平總理看著這份方案,沒有多言,只說了兩個字“軟了!”
是什么軟了?是中國現階段的手段,在鄧小平看來,中國現在的能力完全可以使中國的態度更強硬!
原來在當時我們都比較認同和平解決港澳臺問題的時刻,這位軍委主席也比較簡單的只是草擬了和平進入香港的計劃。
然而鄧小平此時需要顧忌的事情更多,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在他看來只是這么簡單的方案不太可行。
我們提供的接受方案不能只有和平接受一種方案,相對的武力接受方案也必須要有詳細的草擬,這樣才能保證有備無患。
同時,1997年7月1日已經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心中認定的香港回歸的時間,無論此時的英國多么的虛以為蛇,想要拖延或者阻撓,中國政府都不能遂了他們的心愿,為此武力的部署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多人覺得鄧小平的操作實在是草木皆兵,然而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按理說我們的這一整套計劃不應該出現在英國人的耳朵里,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英國政府知道了這個計劃。
當時的英國政府還以為中國是個軟柿子,不會用強。沒想到如今看來,中國政府連武裝進港的方案都擬好了,只怕實行起來也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此時的鄧小平總理也多次在會上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喊話撒切爾夫人,希望她可以謹慎選擇,明智裁決。
原本英國一直在拖延雙方之間的談判,預定5月份就要開始的談判,一直被拖延到了6月末。
然而面對中國強硬的主權觀念,英國也自知理虧,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和中國繼續談判起來。
1984年,中英談判終于即將見到曙光,香港回歸指日可待。
同年的9月26日,中國和英國發布聯合聲明,宣布了香港回歸的計劃,并且此項聲明將在1985年的9月27日正式生效。
英國政府面對失去了這么大的一塊經濟支柱,自然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為了能夠影響到中國,他們想出了很多的小手段。
比如談判的時候就咬著降旗的時間細節不肯退讓。這樣中國就不能在1997年的7月1日整點完成升旗儀式。
不過后來在外交官安文彬的據理力爭之下,英國政府最后還是同意了要求。他們也害怕做得太過引起反噬,所以都只能搞一些背地里的小手腕。
在7月1日當天的交接儀式上,還出了不少的事。
首先是英國要求交接儀式上讓查爾斯王子要作為主人坐在主桌,全程作為主賓存在。在最后的發言之時,英國王子查爾斯故意拖延了發言時間,為了影響中國升旗時間。
然而等到他們發現中國加快了司儀的交流時間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又偷偷的加快了自己國歌的演奏速度,就是為了能讓中國在這個時刻出丑。
里里外外許多的絆子影響著交接儀式的進行,當時負責指揮的外交官安文彬有苦難言,最后也只能默默承受了下來,重新調整了時間。
為了收回這片土地我們付出了這么多,堅決不能在這最后一刻掉鏈子。
后來的香港還是如愿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毛主席的囑托鄧小平也沒有食言,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香港問題之后,再去談澳門問題也方便簡單得多。最終中國近百年的失地之痛終于有了解決,雖然現在臺灣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但是相信在如今政府的正確方向行進之中,總有一天屬于我們的土地都將會回到我們的懷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