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不練習肯定是不行的,主要是練多少。現在還有個問題是,練得多了,孩子麻了、疲了,計算能力也沒達到預期目標。這是為什么?
每次期末考試,老師拿著數學卷子分析,因為計算失分的不在少數。老師、孩子、家長都在可惜,要是加上這幾分,成績又能提高不少。
回想考完試孩子說,“我檢查了”、“也驗算了”。可卷子發下來還是有不少因為計算扣分的地方。刨除孩子就是計算錯誤的原因。我覺得因為計算扣分的因素還可能有下面三種因素在內:
1.不認真的因素占一半
2.沒有檢查習慣占30%
3.直接“忽視”占20%
(用上面的比例,只想說明孩子在這方面的用心程度。 )
前兩點大家很容易理解,第三點是什么意思呢?
我們沉浸在答題時,大腦一直處于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中,或者說是自己習慣的思考模式中。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識別出錯誤信息。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大腦轉得太快了,手沒跟上速度。就是說大腦已經思考到第三步了,手才寫完第一步。這時,手和腦是各做各做的。但手也會因為大腦的思考,把第三步的答案寫到第一步上,也就寫錯了。
像這四種情況,孩子瘋狂刷計算題,并不能減少計算出錯的現象,還需“對癥下藥”。
1.第一二種情況,解決孩子不認真、沒有檢查習慣的問題。
這兩種問題的解決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做完題,能夠回頭檢查,主要是認真,就有可能檢查出錯誤。重點還是養成檢查的習慣。只要有檢查的意識并行動,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這就又涉及孩子寫字速度。寫得快,答題快,才有時間檢查。相反,如果題都答不完,哪里還有時間檢查呢!
2.第三四種情況,解決孩子習慣性思考的問題。
答完題不要著急馬上檢查,讓大腦先靜半分鐘或者10個數、或是做深呼吸等,放松一下因為考試而緊繃的神經。就是和前面的“思維”做個“了斷”。然后再檢查。
3.著重檢查之前不確定的題。
4.檢查草稿紙,看有沒有計算錯誤的地方。
如果孩子平時練習都對,但一考試就容易出錯,這里面還可能會參雜緊張的因素。日常練習中,可以通過計時的方法,讓孩子習慣在緊張的情緒下做練習,改善因緊張而做錯題的情況。
A媽想說,計算能力真的很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別覺得它是小問題,就覺得不重要。在復雜的計算公式中,一個得數算錯,就會導致整道題算錯。但是有時候計算錯誤,可能與孩子做題的心理和習慣有關。只要我們找到根源,解決問題不在話下。
一起加油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