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學家的“流動”問題,很多人首先想到都是中國的科學家流向美國。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這些年來其實有不少的外國科學家流向中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科學家戴維?布拉迪。
戴維?布拉迪(左起第三人)
美國科學家來到中國
戴維?布拉迪是美國的光學科學家,他在2012年的時候提出了“基于復眼結構的十億像素相機技術”。
這項技術得到了美國軍方的關注。因為這項技術如果能用到美國的偵察衛星上,能極大的提升偵察衛星的精度。
(戴維?布拉迪和他的高精度攝像頭)
所以在戴維?布拉迪提出這項技術后,美國國防部立馬開始了對這項技術的資助。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需求,美國防部希望戴維?布拉迪能不降低現有衛星性能指標的情況下,將其的體積降低一半以上。
按道理來說這項技術的前景很大,真能投入運用的話對美國的情報系統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因為美國國防部的急功近利,其在2015年的時候中斷了對戴維?布拉迪的資助。
戴維?布拉迪想要完成它的研究,但是苦于沒有資金。之后戴維?布拉迪在互聯網上發起了眾籌,但是成果寥寥。
(工作中的戴維?布拉迪)
萬般無奈之下,戴維?布拉迪想到了中國。于是2016年的時候他來到中國,獲得了中國江蘇昆山政府的幫助。
昆山地方政府為戴維?布拉迪提供了資金、場地以及設備的支持,幫助其完成他的研究。
在抵達中國不久后,戴維?布拉迪成功完成其研究,造出了10億級別像素的高清攝像頭。后續戴維?布拉迪持續對這項技術進行改進,更是將其這款“超級攝像頭”的像素提升到了百億級別。
(戴維?布拉迪)
這項技術的運用非常廣泛,除開我們上邊提到的偵察衛星外,包括手機攝像頭、監控系統等等在內,都能得到運用。
有專家估計,戴維?布拉迪研究出的這項技術,其市場價值大約在1500億美元左右。可以說美國國防部因為急功近利,讓中國撿了一個大便宜。
并且戴維?布拉迪不僅僅是技術留在了中國,他人也留在了中國。
因為在美國那邊沒法繼續進行他的研究,戴維?布拉迪在2018年的時候選擇了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了少有的拿到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戴維?布拉迪(右))
日本科學家來到中國
其實像戴維?布拉迪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少數,從21世紀開始后,其實有相當多的外國科學家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了中國。
除開非常受大家關注的“美國科學家”外,另外一個代表就是日本的科學家。
日本科學家(藤島昭)
在2023年的時候,包括《朝日新聞》在內的多家日本媒體報道稱,從2009年到2019年這10來年時間里,有超過2萬名日本科學家來中國工作、生活,甚至是干脆加入了中國國籍。
其中包括日本國民級科學家,有著“光催化之父”稱號的藤島昭。
藤島昭同時是中國工程院、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在日本的時候,藤島昭還是東京大學特別大學榮譽教授,以及東京理科大學的第9任校長。
(藤島昭參加中國電視節目)
并且在藤島昭帶出的中國學生中,還有三個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工程院或科學院院士,這足以證明他的實力。
在2021年的時候,藤島昭帶著一些學生以及他的研究團隊加盟了我國的上海理工大學,基本就在中國留下了。
雖然藤島昭現在還沒有中國國籍,但他也沒有回日本的打算。加上現在藤島昭到2025年時83歲高齡,估計藤島昭余生都會在中國度過。
(藤島昭加盟上海理工大學)
外國科學家為何大量進入中國?
這些外國科學家之所以大量前往中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是中國投入科研的錢多,其二是中國能提供更好的科研環境。
對于第一點,中國當前是國際上對科研投入最多資金的國家之一。
在2024年的時候,全球對科研投入資金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
(中國對科研投入了巨量的資金)
其中美國對科研投入超過7000億美元,中國對科研投入約為3.6萬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約為5000億美元。
日本2024年對科研投入的總金額為1400多億美元,德國是1200多億美元,英國則是800億美元左右。
能看出美國和中國在科研投入上斷崖式的領先,相較于后面幾名,有著數倍的領先優勢。
要知道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科研投入還僅有日本的30%左右。但是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加大科研投入,現在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投入已經達到了日本的3.5倍左右。
更大的科研投入帶來了更多的科研經費,能支持更多的科學家完成其研究。
對于第二點,和很多方面都有關系。
比如說科學家的社會地位。在中國,科學家的社會地位往往比較高,遠超美國、歐洲國家。
經常看美劇的朋友都知道,在美國的高中、大學里面,運動員往往更受歡迎。那些學習成績好,有成為科學家資質的學生,往往會被視為“書呆子”。
別看美國的科研經費比中國更多,但論及社會上對科學家的尊重,美國是遠遠不如中國的。很多國外科學家單單是因為心理上的滿足感,都會更愿意來中國搞科研。
(在中國,科學家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再比如說中國的產業鏈優勢。靠著這一優勢,很多稀有的科研設備在中國都能找到。科研耗材也是今天下單幾天后就能到貨,搞科研非常的方便。
當然最關鍵的是,在中國沒有各種奇奇怪怪的組織。
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搞科研,經常性的遭到各種動物保護組織和環境保護組織的阻撓。
比如說在生物科學中,對于小白鼠的消耗量非常的大,很多動物保護組織就會跑到很多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去鬧,不允許科學家使用小白鼠。
(實驗用的小白鼠)
在中國這里就沒有這些問題,很多國外的科學家因為這些動保組織,連研究都進行不下去了。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只能跑到中國這里來。
信息來源: 【1】人民網·《培養幾十名中國留學生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島昭獲得獎章眾多【2】》 【2】新華社·《培養出三名中國院士的日本科學家》 【3】中國政府網·《3.6萬億元標注中國創新力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