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醫院做增強CT或增強磁共振檢查時,會被要求重新扎新的留置針,不少患友因為不理解,經常會對導診護士和志愿者們發出下述疑問或者抱怨。
我已經有留置針了,為什么還要再扎一針?
你們這就是多此一舉,想著法兒賺錢!
對此,護士小姐姐和志愿者們表示……冤枉啊!冤枉啊!
為何不能“一針”兩用?
這背后藏著關乎安全的重要考量,今天一文說清楚……
一、什么是增強CT/磁共振?
在醫學影像檢查中,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兩種常用的診斷技術,它們可以分為平掃和增強兩種。
平掃CT/磁共振,是指在不使用對比劑(造影劑)的情況下進行的CT和磁共振掃描,適用于初步篩查和常規檢查。
與平掃不同,增強CT/磁共振檢查,需要向靜脈注射一種特殊的藥物——對比劑。
對比劑就像一位“高光筆”,能夠使病變組織在圖像上更加清晰地顯現出來,從而幫助提高病變的檢出率,適用于診斷、評估復雜病變。
二、為啥不能用輸液的留置針?
1、承受不了高壓注射
增強CT/磁共振檢查時,對比劑需要通過高壓注射器 快速注入血管,以達到最佳的顯影效果。這種高壓注射對留置針的材質、管徑、長度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普通留置針:主要用于輸液,流速較慢,無法承受高壓注射。
高壓注射專用留置針:材質更堅韌,管徑更粗,管壁更厚,長度更短,針座與導管連接處設計更緊密和牢固,能夠承受高壓注射帶來的沖擊力。
如果使用普通留置針進行高壓注射,可能會導致:
留置針破裂:對比劑外滲,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如疼痛、紅腫、破潰,甚至更嚴重的并發癥;
圖像質量差:對比劑流速不穩定,影響圖像質量,干擾診斷。
2、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留置針在病房的使用過程中,出現過堵塞、彎折或者位置不當等情況,也會影響造影劑的順利注射。
或者由于留置針敷貼卷邊、固定不牢,還會出現由于注射對比劑壓力高而導致留置針脫出的情況。
因此,為了確保對比劑的快速、安全注入,增強CT/磁共振檢查需要在患者比較粗直的血管重新穿刺,使用能夠承受高壓注射器的專用耐高壓留置針。
3、這三類人群更要重新穿刺
①天性好動的兒童:留置針很容易出現移位、脫出的情況;
②老年人:他們血管彈性較差,穿刺難度較大,而且血管也更脆弱,使用普通留置針發生外滲的風險更高;
③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他們的血管條件不好,一旦出現對比劑外滲,傷口愈合也會比較困難。
三、溫馨提示
根據預約單上時間提前到達置管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留置針穿刺,并盡量減少穿刺部位的活動,避免留置針移位、彎折;
進行增強CT/磁共振檢查前,請務必告知醫生自身情況,例如是否有過敏史、腎功能不全等;
檢查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請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檢查結束后,請多喝水,促進對比劑排出體外。
(河南省腫瘤醫院 張浩 王曉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