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
ZJUSOM
談起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之一“莊子”,我們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因為數千年來,其獨特的哲學思想在一代代文人志士的解讀下廣為流傳,影響了無數后人。
但縱觀古今,學界對莊子思想智慧的解讀基本聚焦在其哲學思想、政治智慧或是文學造詣上,鮮少關注與探究莊子思想中深邃的中國管理智慧。
這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張鋼看來是略顯遺憾的,因為他認為老子、孔子、莊子是站在三個不同視角來思考管理問題的,要全面探究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中國管理智慧”,要建構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絕不能缺失對莊子管理思想的深入解析。
書籍作者
張鋼,浙大管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知識理論與知識管理、技術創新與創業管理等。
為此,他在連續出版了《論語的管理精義》《大學·中庸的管理釋義》《孟子的管理解析》《管理的價值維度——王陽明的管理思想與實踐》《老子的管理要義》后,又投身于對莊子管理思想的深入探究。歷經數年時間,由他撰寫的又一本詮釋中國本土管理智慧的著作——《莊子的管理別義》于今年年初在浙江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不僅探究了莊子別有深意的管理思想,還將其融入組織管理研究的現實情境中,對建構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與賦能數智時代下的管理實踐皆具重要意義。
本期【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專題,一起來看這本書的精彩看點與創作初衷。
01書籍看點
該書全面闡釋莊子的理想化管理境界與管理者達到此境界的可行路徑
在張鋼看來,莊子豐富而別有深義的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公認由其本人所作的《莊子》內七篇中。因此,該書從管理視角出發,對《莊子》內七篇進行逐章詳細解讀。
依照“原文、字詞注釋、今文意譯、分析解讀、管理別義”的體例,該書全面闡述了《莊子》內七篇所展現的理想化管理境界,提出了管理者通過實現對經驗見識和語言運用的雙重超越以達到這種理想境界的可行路徑,以及現實中組織管理之所以會上下脫節、難以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思路。
書中對《莊子》內七篇中前三篇“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的解析,主要闡釋莊子所構建的關于組織和管理的理想世界;對后四篇“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的解析,則闡述莊子如何用理想來關切現實,為解決當時諸侯國組織的管理問題提供可行思路。
該書解析,《莊子》內七篇中的前三篇,莊子從正確認識和理解組織開始,既闡明了組織的根基在于組織之道,又表明管理者必須實現對經驗見識和語言運用的雙重超越,才能成為組織之道的化身,真正融入組織、代表組織,確保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篇“逍遙游”講的正是對經驗見識所帶來的個人局限的超越;第二篇“齊物論”說的則是對語言運用所編織的意義網罟的超越;第三篇“養生主”要闡明的是,只有建基于雙重超越之上,組織和管理才能以組織之道為根基,實現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千庫網
后四篇,莊子立足理想,回望現實,明確了當時各諸侯國組織管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思路。比如第四篇“人間世”深刻揭示出當時各諸侯國組織管理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國君完全受生物本能掌控,把組織和普通組織成員當成實現個人意志的工具,而職業管理者則處在“伴君如伴虎”的狀態,也只能順著國君個人好惡去曲意逢迎,以至于讓組織管理問題愈加惡化。
對此,第五篇“德充符”給出的解決思路是,讓普通組織成員回歸人之為人、區別于物的獨特本性,即德性;當普通組織成員能夠從內在德性出發,自覺地認識到自己與物的本質區別,以組織的主人意識采取行動、改變現狀時,現實的組織管理問題才有望得到解決。
第六篇“大宗師”則進一步闡述了普通組織成員要以內在的關于德性的信念為師,而不能以外在的特定某個人、哪怕是管理者為師;只有這樣,才能回歸人之為人、區別于物的本然狀態,也才能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并借助志同道合者的集體力量,推動現實組織管理的改變。
第七篇“應帝王”聚焦于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明確指出,在自下而上的改變發生后,組織的最高管理者和各級管理者,只有認同和踐行基于德性前提的組織之道,才能真正認識和理解組織,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履行管理職責,確保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否則,必然是消解了管理,也消亡了組織。
圖片來源:千庫網
02創作初衷
在數字化時代下探究莊子的管理智慧,極具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數智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當各類AI應用逐漸展現出驚人的深度思考能力與快速搜索能力時,越來越多的人看好AI,甚至將AI視作智慧之源。
或許此時此刻,有人會疑惑:我們還有必要去研究古人的管理智慧嗎?幾千年前的管理思想還能適用于當前的管理實踐嗎?
作為將中國傳統管理智慧、西方管理哲學以及中國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探索者,張鋼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潛心鉆研中,從未間斷過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與智慧的探究。
盡管偶爾也會聽到一些不理解的“聲音”,但他從未動搖,因為他堅信:管理學科從世界范圍來看是一個實踐導向的綜合應用學科,它對一個大學和社會的貢獻并不僅僅體現在科研指標與學科排名上,而更是培養有中國風范和氣質的管理者,造就世界級的企業家和企業。
課堂上的張鋼教授
在他看來,越是在智能化時代背景下,越需要探究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的管理智慧,建構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樹立“文化自信”。無論時代如何演變,中國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深入理解中國文化傳統與中國特色管理智慧,才能在中國情境下做好企業管理,才能在世界范圍內贏得獨特的競爭優勢。
正是基于這樣的初衷,他在連續出版了《論語的管理精義》《大學·中庸的管理釋義》《孟子的管理解析》《管理的價值維度——王陽明的管理思想與實踐》《老子的管理要義》等“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系列著作”后,又義無反顧地深入探究《莊子》內七篇中所蘊含的管理智慧。
“在今天的數字化背景下,當技術進步日益強化著管理者的領導力對激活組織成員創造潛能的首要性時,重回莊子的管理別義,從中探尋培養領導力的思想資源,無疑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張鋼表示,如果說老子是站在委托人意義上的諸侯國最高管理者的視角來思考管理問題,而孔子則是站在代理人意義上的職業管理者的視角來思考管理問題,那么莊子就是站在普通組織成員的視角來思考管理問題。這三個視角正好構成了互補,都是全面理解組織和管理問題所不可或缺的。而且,莊子所采取的普通組織成員的視角,具有更為重要的基礎作用。
圖片來源:千庫網
“組織首先是人的組織,而作為人的共同體,組織的主體一定是普通組織成員,絕不可能是極個別的最高管理者和少數的職業管理者。或許正因為如此,立足于普通組織成員來思考管理的莊子,便很容易與立足于最高管理者的老子及立足于職業管理者的孔子進行對話,并將老子和孔子關于管理的思考推向深入。”
他在該書的“導讀”部分也就探究與學習莊子管理智慧的必要性,以及莊子管理思想所帶來的啟示等作了闡釋。
“作者說”
浙大管院張鋼教授
《莊子》內七篇的管理思想別有深義,旨在闡明管理者與組織及其普通成員之間的關系,而這種關系的根本紐帶,便在于人之為人、區別于物的獨特本性,那就是德性。
只有讓德性成為自我的主導,管理者才能實現超越,既超越受生物本能左右的經驗見識,又超越語言運用所編織的意義網罟,并借助這種超越,進入組織和管理的理想世界,從而為現實中組織的變革和發展提供無限可能性。這種以德性為主導,并因理想而吸引和影響他人的力量,恰是領導力的本質所在。
管理者不能沒有領導力,而領導力作為正向的人際影響力,其不同于管理崗位職權,恰在于扎根在人之為人、區別于物的獨特本性,即德性。德性由內而外表現出來,便是德行。德性決定格局,德行決定境界。格局乃“心”或思維中所固有的言行尺度,是內在規矩;而境界則是表現出來的言行邊界,即外在風范。管理者讓德性成為主導,有了德性的超越格局,才能達到德行的自由境界,也就能自然而然地吸引和影響他人,去努力追求德性和德行,激活創造潛能,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這恰是莊子所倡導的“內圣外王”的深刻管理寓意。
莊子(圖片來源:千庫網)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當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與物的邊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后,回看莊子的管理思想,或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助益。其實,在任何時代,組織管理都會面臨人與物的邊界被人為抹殺的挑戰。只不過在莊子所處那個時代,組織管理中被人為模糊化的是人與動物的邊界,彼時機器對人的影響乃至威脅并不突出。
但今天卻不一樣,組織管理中人與物的邊界,正在被動物和機器內外雙向擠壓,有變得蕩然無存的危險。一方面,受那些被人為操縱的各種誘惑的影響,人會在不知不覺中淪為生物本能的俘虜;另一方面,內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日益廣泛應用,又不斷侵蝕著原本專屬于人的思維和知識領域,讓更方便地屏蔽乃至控制人的思維成為可能。這提醒人們,必須認真思考人之為人、組織之為組織、管理之為管理的獨特本性到底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只有立足于這種獨特本性,才能找準人、組織和管理的定位,將人、動物和機器區別開來,讓人成為人、讓組織成為人的組織、讓管理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正向影響的實踐。
莊子的管理別義,恰在于警醒人們尤其是管理者,必須做這樣的思考,并采取切實行動,肩負起那份人之為人的使命、管理者之為管理者的責任。
附:書籍目錄
左右滑動查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過去我們讀《莊子》,能夠體會到莊子超越世俗束縛、追求精神自由的宇宙觀與哲學觀,而張鋼老師所著的這本《莊子的管理別義》則將帶你深入了解莊子哲學思想中所蘊藏的豐富而又深邃的管理智慧。
該書不僅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的深刻詮釋,更是對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同時也將助力中國企業管理者更好地傳承與發揚中國優秀管理文化與智慧、擁有“文化自信”、在世界舞臺上創造更多“中國故事”。
多年來,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學者們以服務國家戰略、回應企業現實需求為己任,持續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書籍撰寫、社會服務等,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中國管理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貢獻力量。未來也將在“學科交叉BEST戰略”引領下,進一步為建設中國現代化與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浙大力量。
部分內容整理自《莊子的管理別義》一書
編輯排版:段婷
審核:佟慶、張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