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呢,現代人的生活真的是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無論是吃飯、走路還是上廁所,手里都得拿著手機,生怕錯過什么信息似的。”李女士一邊翻看著朋友圈,一邊感嘆道,“可是,明明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樣的場景,在當代社會簡直再常見不過。人們似乎總是在尋找陪伴,害怕獨處。然而,一項最新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我們對獨處的看法,竟然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孤獨感!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獨處很可怕?最近,《自然通訊》雜志發表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研究者們分析了美國多家媒體關于“孤獨”的報道。結果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媒體對“孤獨”的描述,90%以上都是負面的! 這些文章要么強調孤獨的危害,要么警告人們獨處會帶來各種問題。
比如,“孤獨是21世紀的瘟疫”、“獨居老人更容易抑郁”……這些標題雖然吸引眼球,但也無形中加深了人們對獨處的恐懼。更糟糕的是,這種“恐獨”氛圍還被放大到了國際范圍。在多個國家的研究中發現,越是將獨處視為可怕事物的人,他們的孤獨感也越強!
獨處真的會讓人變孤獨嗎?為了驗證這個結論,研究者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讓一部分人閱讀了強調獨處好處的文章,另一部分人則閱讀了渲染獨處危害的文章。隨后,這些人被要求獨自待上一段時間。
結果發現,那些讀到獨處好處的人反而覺得更開心了,而那些讀到獨處危害的人卻變得更加焦慮和孤獨。 這個實驗結果在多個國家都得到了驗證,說明我們的孤獨感真的會因為如何看待獨處而有所不同。
獨處到底應該怎么看待?既然獨處既可以讓人更快樂,也可能讓人更孤獨,那么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看待它了。研究者建議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
1.將獨處視為一種“充電”方式
就像手機需要充電一樣,人也需要獨處的時間來恢復精力。試著把獨處當作一次自我放松的機會,而不是一種被迫的選擇。
2.發現獨處的樂趣
在獨處時,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閱讀、聽音樂、寫日記……找到這些活動帶來的滿足感,就能逐漸改變對獨處的消極看法。
3.從小事做起
如果你一直害怕獨處,可以從短時間開始嘗試。比如每天留出10分鐘的時間,靜靜地待一會兒。慢慢適應后,再延長這個時間。
與其抗拒獨處,不如學會與它和解現代人之所以越來越孤獨,很大程度上是被媒體和環境“教育”成這樣了。但其實,我們完全有能力改變這種狀況。
下次當你感到孤獨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是媒體的渲染,還是自己的偏見在作祟?也許,只需要換個角度看獨處,你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平靜時光。
記住,獨處不是問題,如何看待獨處才是關鍵!
參考資料:Rodriguez, M., Schertz, K.E. & Kross, E. How people think about being alone shapes their experience of loneliness. Nat Commun 16, 1594 (2025), DOI – 10.1038/s41467-025-5676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