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助力杏鮑菇溫室大棚栽培,收成更豐盈!
唐 磊等
1 生長特性
杏鮑菇是一種中溫型食用菌, 適宜生長溫度為20~25 ℃ ,濕度 85%~90% 。 杏鮑菇菌絲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適應性廣。 其子實體形狀呈柱狀或保齡球形,肉質肥厚,口感鮮嫩,營養(yǎng)豐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2 菌種制作
2.1 母種制作
1 )母種選擇。 選用優(yōu)質、健康、具有高產(chǎn)潛力的
杏鮑菇菌株作為母種。
2 )培養(yǎng)基配制。 配方一: 土豆 200 g ,麥麩 20 g ,蔗糖 20 g ,磷酸二氫鉀 3 g ,硫酸鎂 2 g ,干酵母 4 片,V B1 1 片,瓊脂 15~25 g ,水 1 300 mL 。
配方二: 土豆 300 g ,葡萄糖 20 g ,酵母膏 2 g ,蛋白胨 2 g ,瓊脂 15~25 g ,水 1 100 mL 。
配方三: 小麥 100 g ,闊葉木屑 30 g ,棉籽殼 30 g ,葡萄糖 15 g ,干酵母 6 片,瓊脂 15~25 g ,水 2 000mL 。
3 )滅菌與接種。 將培養(yǎng)基分裝至試管中,在 121 ℃高壓滅菌鍋中滅菌 30 min ,在無菌條件下接種。
4 )培養(yǎng)與管理。 接種后的試管置于恒溫培養(yǎng)箱中(溫度 22~24 ℃ )培養(yǎng),定期觀察并記錄菌絲生長情況。
2.2 杏鮑菇原種 / 栽培種的制作
1 )培養(yǎng)基選擇與配制。 配方一:棉籽殼 87% ,麩皮 10% ,生石灰 1% ,石膏 1% ,過磷酸鈣 1% 。配方二:木屑 61.4% ,麥麩 20% ,玉米面 10% ,豆餅粉 5% ,磷酸二氫鉀 0.3% ,尿素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
配方三:木屑 61.4% ,麥麩、玉米面各 15% ,豆餅粉5% ,磷酸二氫鉀、尿素各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配方四:木屑 36.7% ,玉米芯 20% ,豆秸粉 10% ,麥麩 20% ,玉米面 10% ,磷酸二氫鉀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
配方五:木屑 46.7% ,豆秸粉 20% ,麥麩 20% ,玉米面 10% ,磷酸二氫鉀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配方六:木屑 46.7% ,玉米芯 20% ,麥麩、玉米面各 15% ,磷酸二氫鉀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
2 )裝袋。 根據(jù)當?shù)靥攸c,選擇廉價易取的原材料作為杏鮑菇原種 / 栽培種生產(chǎn)的原料。 原種為母管接種的二級種,栽培種為原種接種的三級種,為了方便高壓滅菌, 原種裝袋多采用 14 cm×50 cm 的聚丙烯菌袋,栽培種裝袋多采用 17 cm×55 cm 聚丙烯菌袋,聚丙烯材質的菌袋有耐高壓、耐腐蝕、耐高溫等優(yōu)良性能,可經(jīng)受高壓蒸汽而不被破壞。 原料配好后加水拌勻,使其含水量達到 65% ,然后裝袋。
3 )滅菌與接種。 裝好的菌包裝入高壓蒸汽滅菌鍋進行滅菌,在 128 ℃ 溫度下滅菌 3 h ,滅菌結束后將菌包取出降溫, 溫度降至 25 ℃ 以下時即可接種。接種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4 )培養(yǎng)與管理。 接種后的培養(yǎng)袋置于恒溫培養(yǎng)室中,溫度保持在 22~24 ℃ ,并保持一定的濕度,定期翻動和通風換氣,促進菌絲生長。 在培養(yǎng)過程中,可能有少數(shù)菌包出現(xiàn)綠霉或者黑霉等污染, 應時常觀察菌包的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污染包應及時清除,以免污染擴散,造成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
3 溫室大棚選擇
3.1 選址與布局 溫室大棚應選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水源方便、排水暢通的地方。 大棚方向以南北走向為佳,寬度一般不超過 10 m ,長度根據(jù)地形和實際需要確定。
3.2 結構與材料 溫室大棚一般采用鋼架結構,覆蓋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薄膜。 薄膜應具備抗老化、抗紫外線、保溫性能好的特點。 同時,大棚內設置溫度、濕度、光照等環(huán)境監(jiān)控設備。
4 覆土材料選擇
覆土材料是影響杏鮑菇產(chǎn)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優(yōu)質的覆土材料應具備以下特點:疏松透氣、保水保肥、富含有機質和微量元素。 常用的覆土材料有腐熟農(nóng)家肥、腐殖土、園土等。 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jù)當?shù)刭Y源和條件進行選擇和調配。
5 播種與菌絲培養(yǎng)
5.1 播種前準備 播種前大棚徹底消毒。 方法如下: ① 噴灑辛硫磷等殺菌藥并進行悶棚。 ② 高溫消毒。 在陽光好的天氣,將溫室大棚的棉被揭到頂,塑料薄膜全覆蓋, 使棚內溫度達到 50 ℃ 以上,并持續(xù) 1 周。 ③ 利用強堿性消毒。 翻地時,撒入適量生石灰,創(chuàng)造強堿性環(huán)境,以殺死土中雜菌。 消毒完成后開溝,開溝深度 8~10 cm ,寬 100 cm ,長度不限。
5.2 播種方法 在開好的溝中撒 1 層薄薄的生石灰,然后將無污染的杏鮑菇栽培種去袋,將其橫放在溝中,菌包間隔 2~3 cm (避免杏鮑菇出菇過于集中,菇形不好, 同時菌包之間的土壤可增加保濕效率)。整溝擺滿菌包之后,用事先準備好的覆土材料覆蓋,厚 2~3 cm ,隨后大水澆灌,至土壤完全被水滲透,將漏出土面的菌包補土覆蓋。
5.3 菌絲培養(yǎng) 播種后, 大棚內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以促進菌絲生長。 一般情況下,菌絲培養(yǎng)期 10~15 d ,其間需定期澆水、通風換氣,保持覆土材料濕潤。
6 栽培管理
6.1 溫度調控 杏鮑菇生長空氣適宜溫度為 15~25 ℃ ,土壤適宜溫度為 10~14 ℃ ,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生長速度和品質。 應根據(jù)天氣變化和棚內溫度情況,適時調整通風量和遮陽設備,保持棚內溫度穩(wěn)定。
6.2 濕度調控 定期澆水或噴霧使?jié)穸缺3衷?5%~90% ,注意避免棚內濕度過高或過低,影響杏鮑菇的正常生長。
6.3 光照調控 杏鮑菇生長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但過強的光照會對菌絲和子實體造成損傷。 要根據(jù)天氣情況和棚內光照強度,適時調整遮陽設備,保持適宜的光照條件。
7 病蟲防治
杏鮑菇主要有猝倒病、 菌核病、 細菌性軟腐病等,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 )選用抗病性強的菌種和優(yōu)質覆土材料,覆土材料需消毒,及時挑出污染的菌包,以免擴散。
2 )保持大棚內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定期清理殘枝敗葉和致病菌體。
3 )加強通風換氣,保持棚內空氣流通。
4 )定期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病蟲害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
8 采收與后處理
8.1 采收時間 杏鮑菇子實體生長成熟后及時采收,一般從播種到采收需 20~30 d 。選擇子實體飽滿、色澤鮮艷、無病蟲害的杏鮑菇采摘。
8.2 采收方法 采收時用手輕輕握住子實體底部,向上拔起即可。 采收后及時清理殘留菌絲和覆土材料上的雜物,以利于下一批杏鮑菇生長。
8.3 采收后處理 采收的杏鮑菇及時清洗、 切分、包裝,注意保持杏鮑菇的新鮮度和品質。
9 注意事項
9.1 種植時間 杏鮑菇屬于中低溫菇,怕高溫不怕低溫,高溫會造成出菇減產(chǎn)甚至絕收,需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及杏鮑菇的生長周期合理安排種植時間。
9.2 種植管理 除溫度外,杏鮑菇出菇還需要保持合適的濕度、氧氣、光照等條件,在種植時應澆灌足量的水。 幼菇長出后,補水時應保持通風,使菇體上的水分迅速揮發(fā),避免積水致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