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蛇年伊始,鵝廠拿到了國服AI的最強神裝——DeepSeek。
全面接入,大張旗鼓:
2月8日,騰訊云上線DeepSeek - R1及V3原版模型API接口;11日,旗下智能工作臺ima.copilot接入DeepSeek-R1;13日,C端AI助手騰訊元寶引入滿血版DeepSeek-R1;14日,騰訊云AI代碼助手接入DeepSeek-R1。
更為重磅的消息出現在周末,2月16日騰訊確認,微信中的“搜一搜”功能正在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
從最初緊跟云廠商步伐上線API,到最終接入國民級APP,騰訊AI項目的小王大王乃至鵝廠C端生態基本盤,都在短短一周時間里擁抱DeepSeek生態。
微信接入是最后的大戲,騰訊方面表示,此次接入DeepSeek-R1滿血版模型的微信AI搜索功能,不僅整合了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騰訊生態內的信息源,還支持聯網搜索,能為用戶提供更全面、實時、準確的回答。
據AI藍媒匯觀察,在此前騰訊元寶引入DeepSeek時,除APP內部更新后有明顯彈窗提醒外,蘋果及安卓應用商店也清一色將“聯網、滿血的DeepSeek R1”信息置于標題及廣告頁的醒目位置。
并且在目前的微信生態內,除了AI搜索接入滿血版DeepSeek這一極具影響力的舉措之外,朋友圈廣告資源也正在向有DeepSeek加持的自家AI產品傾斜。
對于騰訊全面擁抱DeepSeek生態的一系列動作,資本市場迅速且持續地給出了積極反饋:過去一周,騰訊港股股價上漲10.88%;而在周末微信接入DeepSeek的消息傳出后,騰訊控股今日開盤一度大漲超7%,隨后漲幅有所回落,最終報收493.6港元,單日上漲3.96%。
倘若灰測結束后騰訊將滿血DeepSeek全面推送,對于社交、搜索、娛樂等一眾微信可以輻射到的C端領域而言,都將是一次具有時代劃分意義的變革。
從央媒報道來看,今天上午那場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馬化騰和梁文鋒肩并肩相鄰坐在畫面靠左側的一隅:國民級APP一夜進入DeepSeek時區后,不知二人私下會否有進一步的交談。
加速
過去兩年里,騰訊系AI在C端層面的表現始終難稱亮眼,產品節奏偏慢,用戶反饋也較為平淡。
今年一月中旬,元寶AI項目曾發生戰略性調整,團隊整體從TEG事業群(技術工程事業群)遷移至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由原騰訊會議負責人吳祖榕帶領,負責元寶的建設與體驗優化,似乎有意在新年調整航向。
有分析人士向AI藍媒匯透露,這一動作可能指向騰訊AI團隊在新年多少會有一些實際產出層面的KPI要求,而不再延續此前相對寬松管理,甚至有些“閉門造車”的模式。
簡言之,就是在保證技術研發的同時,也面臨一定的指標壓力。
騰訊2024年會內部講話中,馬化騰曾對前文提及的兩大核心事業群作出戰略定調: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需“盡快上岸、浮出水面”;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則更為具體,Pony談到了要突破端到端語音交互技術,騰訊混元已經在跟騰訊會議、輸入法、瀏覽器等結合,微信、QQ都在推進智能體落地,游戲也要全方位擁抱AI。
“TEG進行了架構調整,將更聚焦做技術底座,產品化則希望其他事業群一起推進。”
曾被視作騰訊產業互聯網轉型核心的CSIG,正經歷戰略換擋——馬化騰在年會中提到,今年CSIG的表現已經超過他原本的要求。在To C業務(如騰訊會議、出行地圖)、AI之外,To B業務已經很接近“浮出水面、形成大陸”,似乎指向該事業群To B業務已接近盈利臨界點。
但面向C端的AI產品,如元寶、ima等在公開講話內容中卻未有提及。
“AI業務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深挖目前應該是他比較看中的點”,上述分析人士稱,CSIG旗下騰訊會議、出行地圖等舊有To C產品已建立市場地位,但近兩年新開設的AI業務仍需突破商業化瓶頸。
馬化騰特別強調“必須盡快上岸”的緊迫性,要求除傳統戰略級產品外,新業務同樣需要加速實現自我造血。
將自家產品矩陣全面接入DeepSeek生態,短期來看暫不可能和盈利直接掛鉤(尤其2C業務還需要燒錢),但至少證明騰訊的AI應用開始尋求向上突圍,甚至不惜高價借助外力。
七麥數據顯示,13日元寶APP發布接入DeepSeek R1推理模型的新版本后,應用商店下載量短時間內急劇上升,截止發稿時已躋身總榜29名(接入DeepSeek前僅為總榜234名 )。
Pony推動下的鵝廠,正在構建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場景的完整AI閉環。
炸場
但微信接入DeepSeek這一動作的分量,和此前種種相比,完全是另一個量級的存在。
13號元寶更新接入DeepSeek后,AI藍媒匯曾和幾位C端AI助手的深度用戶、從業者和分析師交流過看法,過年期間被DeepSeek能力驚艷,卻又被服務器卡頓困擾的用戶幾乎都表示“誰能讓我用上滿血版ds我就用誰”,當然這只是部分用戶的態度。
也有相對中立的觀點認為,現在很多家都宣稱自己接了滿血版,所以他個人不太會僅僅因為聽到消息就換個APP使用,最多就是將元寶作為新的備選項之一。
當時,AI分析師Rosa認為,元寶和DeepSeek的綁定未必會成為騰訊系AI破圈的拐點,將微信這一底座和AI耦合,才是騰訊系真正的“核按鈕”。
不料短短兩天之后,騰訊按下了聯通“國民級APP和國運AI”的開關。至于是不是自家元寶,已經不重要了。
將DeepSeek大模型嵌入微信生態,本質是借助第三方技術銳度加固自有護城河,這并非簡單的技術采購,而是生態控制權的重新分配。
騰訊通過開放入口換取技術賦能,既避免陷入大模型研發的“千億利潤門檻”困局,又能借助微信社交、視頻號等超級入口實現AI能力快速滲透。這種“平臺定規則、生態做協同”的打法,正在重構AI競爭格局——當友商在模型參數上貼身肉搏時,騰訊已悄然卡位用戶觸達的咽喉要道。
二級市場的熱烈反應,也顯示出資本評估AI價值的新坐標已經轉向了所謂“生態控制力”:既然元寶技術單點突破緩慢,不妨先打開AI生態協同的價值。
技術層面來講,一方面DeepSeek在復雜推理等領域的技術長板,恰好補足了騰訊混元大模型部分場景下的短板;另一方面,R1作為推理模型幻覺較為嚴重的缺陷,又仍留給了騰訊元寶等通用模型一定量的向上發展空間。
而在公司層面,這種互補性合作,使騰訊既能規避重資產投入“賭涌現”風險,又可快速攫取C端AI產品的市場聲量。
“得入口者得天下”的互聯網鐵律,在AI時代正以同樣的方式延續,先控制管道,不急于開采資源——當行業集體焦慮大模型的天價訓練成本時,騰訊借助生態位優勢,正在將用戶觸達能力轉化為AI時代的話語權。
2025之后,圍繞流量入口的明爭暗戰愈演愈烈,生態或許才是決定AI商業化的終極勝負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