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7日凌晨,毛岸青因心臟病于北京301醫院逝世,逝世之前他特意囑咐孩子,不要將自己葬在韶山,自己想要到媽媽的身邊去。
母親
1950年11月,毛岸青在朝鮮戰場上不幸犧牲,毛主席與楊開慧的唯一幸存的孩子就剩下了毛岸青一個人。
在毛岸青的回憶當中,自己與哥哥相處的時間更長,為革命事業兩人的父母四處奔波,毛岸英便帶著年幼的毛岸青吃百家飯,過上了居無定所的日子。
兩人的童年被苦力被打罵所籠罩,直到1936年,上海地下黨找到了毛岸青與毛岸英,這才讓兩人終于見到了親人的樣子,而這一次的重逢并未太久,黨組織將兩人送往蘇聯繼續學習,而這一分別就是多年。
毛主席時常拿著兩人的照片陷入沉思,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相比毛岸英,毛主席更是心疼毛岸青,那么小就受盡磨難,毛主席心中的痛無人能理解。
如果真的有人,那就是兩人的母親——楊開慧,不過遺憾的是楊開慧并未見到兩人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的樣子。
1924年的時候,楊開慧帶著母親以及兩個孩子來到了上海,在上海與毛澤東成功地一家團聚,這是一家人少有的見面。
楊開慧便想要在這次的見面中,一家人留影合照,也算是一個念想,但是因為當時的毛主席是中央秘書,在當時的動蕩的年代,與中央領導人合照是大忌,所以這個心愿并未被實現。
好在這次的團聚是幸福的,直到1930年楊開慧被軍閥殺害,毛岸青的手中并未有父母的合照,而這也是成為所有人心中的遺憾。
而這份遺憾一直被埋在毛岸青的心里,在毛岸青的心中,他總是覺得自己與母親的時間太少太少,即使母親已經去世了,他也時常悼念母親,盡力去彌補心中的遺憾。
在毛岸青37那一年,他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組成了自己的家庭,而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毛岸青似乎對母親的思念更為地強烈,為人父母后,他似乎更能理解母親當年對自己的愛。
毛岸青與妻子的感情很好,妻子會用照相機將自己的生活一點一點記錄下來,而這樣的幸福時刻千千萬萬,每當自己感到幸福的時候毛岸青總是想要將這些照片給母親看一看。
步入老年后毛岸青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于是在自己離開之前特意囑咐,不要將自己的骨灰放到韶山,故鄉固然好,但是更想緊鄰著媽媽。
2008年12月底,根據新聞的報道毛岸青與妻子邵華的骨灰被放在了楊開慧的旁邊,這也是圓了毛岸青的最后一個愿望。
他似乎沒有哥哥毛岸青的轟轟烈烈,但是他的一生平凡而偉大,他一生低調,可這無法掩蓋他的付出。
低調而又偉大
毛岸青為了隱藏身份一直化名為楊永壽,在蘇聯的時候認識了賀子珍媽媽,賀子珍提議讓其到中國農村鍛煉一下,要融入當地。
毛岸青第一時間便答應了下來,從蘇聯剛剛回國就到了中國農村哈爾濱,一切都要從頭適應,飲食還算是小問題,為了搞好土地改革,他必須學會騎馬,往返各個村子。
身上少不了騎馬的傷,但毛岸青從未將其放在心上,寒冬臘月,十月就下雪的寒冬,毛岸青穿著粗布衣裳,坐在馬爬犁上,頂著風雪,刺骨的寒冷往身體里鉆,他卻利用一切時間了解土地改革。
慢慢地雙腿被凍得失去了知覺,最后直接從馬爬犁上滾了下去,身邊人見狀趕緊給毛岸青檢查身體,發現他的雙腿上不是凍傷就是血泡。
在土改問題上的難處不僅僅有著環境的艱難,周邊的兇惡土匪層出不窮,毛岸青的工作就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危險。
可他卻苦中作樂,全身心的投入到土地改革中,發動群眾,擴大了打擊面積,這才讓土地改革有序的進行下去。
哈爾濱的土地改革在慢慢地變好,毛岸青深知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于是便坐上了離開的火車,繼續自己的下一個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毛岸青在這段時間中從來沒有公開自己的身份,而是一直用的是“楊永壽”這個名字。
當時一起工作的同志們,在毛岸青走后,才得知原來這個積極向上的小伙子竟然是毛主席的兒子,是烈士楊開慧的兒子。
“從故鄉山村最早的夜校燈光,到秋收起義的烈火,都是父親和革命先輩們親手點燃。革命斗爭的烈火映紅了長江,映紅了安源,映紅了井岡,紅彤彤的新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烈火整整燃燒了半個世紀,全人類都以驚喜的目光注視著這輝煌的火焰。”
這是毛岸青寫下的話語,在他的心中他的故鄉有著紅艷艷的紅杜鵑,雖然紅杜鵑不曾時常陪伴自己的身邊,但是腦海中他忘不了紅杜鵑是燃燒半個世界的火源,對于自己而言,故鄉告訴自己的使命,更為重要。
他是特殊的,但卻又甘心讓自己隱匿于人海,他是偉大的,卻永遠不愿提起自己曾經的付出。
參考信息:
毛岸青與邵華骨灰歸故里 與母楊開慧之墓毗鄰——中廣網 2008-12-22
我愛韶山紅艷艷——2023-12-12 08:23·湖南日報
追憶毛岸青:兒時流浪上海拾破爛賣報紙度日(圖)——2007年06月06日 17:15 來源: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