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你會不會跟我走?
——《花樣年華》
文丨舊故麻袋
2月13日晚,《哪吒2》以破竹之勢創下百億票房神話,中國影史首部百億票房電影誕生,整個影視行業乃至全國影迷都為之沸騰,這不僅是一部電影的勝利,更是中國動畫、中國電影崛起征程中的一座巍峨豐碑。
16天破100億,預測票房已飛升到174億,《哪吒2》為中國電影蹚出了一條新路,這一戰績堪稱“傳奇”,不僅彰顯了中國觀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更昭示著中國電影已經開始從“追趕者”向“引領者”蛻變。
而與之相對的問題是:在《哪吒2》的熱火朝天下,二月留給其他電影的空間還剩多少?
往年“情人節”,一些混水摸魚的愛情電影,一夜之間也能撈個兩三億,但今年怕是難了,首要因素自然是因為《哪吒2》后勁太強,票房依舊堅挺,一路高歌猛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王家衛端出了25年前的經典之作《花樣年華》,在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以“導演特別版”(4K修復的最長版本)重返銀幕。
不得不感慨一句:2024年吃得有多差,2025年吃得就有多好!
有人言:重映電影大多都是“炒冷飯”,不過這次《花樣年華》25周年的特別版,可不是簡單的“販賣情懷”,更像是王家衛導演獻給影迷的一份“情人節禮物”,不僅是史上最長的公映版本,而且還首次公開了從未曝光的三個片段,誠意滿滿。
而且這次,“特別版”《花樣年華》選擇只在影院放映,不登陸流媒體平臺,力圖“將電影還給大銀幕”,為觀眾找回最初的電影儀式感。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曾經的《花樣年華》有多能打,就和如今的《哪吒2》一樣,曾在全球掀起一陣“中國電影熱”。
2000年,梁朝偉憑借《花樣年華》獲得了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2000年,《花樣年華》在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拿下9項提名,最終攬得最佳女主角、攝影、造型設計三大獎項;
2001年,《花樣年華》在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下12項提名,最終包攬最佳男女主、最佳剪輯、最佳美術指導等五大獎項;
2001年,《花樣年華》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1年,《花樣年華》獲得第51屆德國電影勞拉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9年,《花樣年華》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TOP 1;
2009年,《花樣年華》被英國《衛報》評選為“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5名;
影片不僅全球獲獎無數,在大眾評分上也拿到了不錯的成績:IMDb上165000人參與評分,最終得分8.1;豆瓣上622751人參與評分,最終得分8.8,稱得上是叫好又叫座。
可以說,《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導演的巔峰之作,也是他的對愛情的最好解讀。盡管已時隔25年,《花樣年華》依舊是國產愛情電影難以逾越的經典,其藝術價值和情感深度在如今看來依然熠熠生輝。
“愛情電影題材”其實很難拍,近幾年稱得上不錯的幾部,都或多或少帶著當代人對愛情的刻板印象,話里話外強調的都是個體獨立,而不是相愛的美好,一旦牽扯到美好愛情,幾乎都淪為了“爛片”,這些電影清一色在俗套的橋段里,上演著只屬于電影的撕心裂肺,與現實生活嚴重割裂,觀眾無法與之產生共情。
“愛情題材”細分領域還有一部分叫“青春傷痛文學”,這部分的電影更是慘不忍睹,要么就是刻意在愛情里制造困難,要么就是逃不過“懷孕”、“出軌”、“車禍”三件套,爛大街的三角戀,甚至有時候連臺詞都大差不差,動不動就會被“小清新”的標簽背刺。
所以,“愛情電影”某種意義上更新是“特供電影”,大多存在于“情人節”、“520”、“七夕節”這些節日檔期里。
回過頭看《花樣年華》,就會覺得原來我們是可以拍好愛情電影的,而且好的愛情電影,不是在懵懂無知的學生時代,不是在飛蛾撲火的年輕時代,而是在不尷不尬的中年時代,這套邏輯如今也適用,比如《好東西》、《愛情神話》。
《花樣年華》的好,好在電影里情感的克制與隱忍,在保守的20世紀60年代,大多數人都有著對社會規訓的順從,對內心欲望的壓抑,有了這種矛盾和糾結的時代屬性,才造就了周慕云和蘇麗珍“有緣無分”的愛情。
“愛情”這種情愫看似偶然,實則早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開始是鄰居之間的麻將日常,后來是發現各自的配偶有了婚外情的蓄意報復,兩人頻繁接觸,一來二去間便產生了感情。就像周慕云對蘇麗珍告白時說:我相信我自己不會像他們那樣,可是原來我會,我一直在想,他們是怎么開始的,現在我明白了,原來很多事情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來了。
中年人的愛情是克制的,他們沒有年輕時候一見鐘情的熱烈奔放,只是因配偶的背叛而產生了同病相憐,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理解和慰藉。
他們深知這份感情在道德層面的禁忌,所以始終克制著內心的情感,將愛深埋在心底,但他們又相互依賴,是彼此的精神支柱,這種基于共同經歷和內心需求的愛情,比一見鐘情有著更深厚的情感基礎和共鳴。
在閑言碎語和社會道德的雙重壓力下,蘇麗珍選擇了退縮,他們的愛情最終以分離告終,但正是這種遺憾,讓這份愛情顯得更加凄美動人。
眾所周知,王導的電影是藝術大于劇情,所以在很多人眼里《花樣年華》的劇情頗為單薄,沒有高潮迭起的起承轉合,更多的是空鏡下的沉默,但正因為如此,你會發現電影里的時間是流動的,通過服裝的變化,通過吃飯的不同,暗示你時間悄然流逝。
王家衛說:“這不是一部通過對話來表達感情的電影。”主角之間的情緒流動,大多通過眼神和肢體語言。
或許有人會覺得,2025年看2000年上映的電影,會不會無法共情,但東方人表達愛意的方式始終沒變,是含蓄的告知和小心翼翼的試探,《花樣年華》里句句不提“我愛你”,但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笑意卻處處藏不住愛,這樣的情愫一直在周慕云和蘇麗珍的相遇里暗流涌動,最后凝結成周慕云離開香港前的那句:“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愛情太美好了,大概是因為太美好,王導才知道“遺憾之美”才更歷久旎新,多夸一句,25年前的張曼玉和梁朝偉太神了,張曼玉就該把旗袍裝焊在身上,太美了!
最后,希望《哪吒2》能繼續沖沖沖,也希望《花樣年華》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中國電影總是被最熱愛它的那部分人保護的很好,今年,就讓全世界好好看看,我們中國電影靠自己,能走到哪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