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臺中市街頭,行人時常看到一名中年婦女步履蹣跚地拎著一筐玫瑰,辛苦地叫賣。沒過多久,一筐玫瑰便被來照顧生意的國軍士兵搶購一空。
可鮮為人知的是,這名賣花女的真實身份,其實正是孫立人的妻子:張美英。
因為孫立人在國軍中顯赫的身份,她販賣的玫瑰在當時被臺灣稱為“將軍玫瑰”。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孫立人一家在1955年落魄到如此地步?
或許,張美英也沒想到:孫家后半生的潦倒,都能從1949年孫立人回答蔣介石的7個字里找到答案。
今天小詔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孫立人兵變”背后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給【經史如詔】點點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精彩,又不會錯過最新內容。
孫立人回答蔣介石的7個字,讓他動了殺心
“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歷經第二次四平戰役挫敗的林彪,對孫立人有著這樣極高的軍事評價,就連美國也稱贊孫立人:是國民黨內稍有會打仗的人。
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晚年的蔣介石視孫立人為眼中釘,肉中刺?難道“鳥盡弓藏”四字,就足以說明蔣孫二人的矛盾嗎?
1949年敗退臺灣之初的蔣介石,曾十分倚重孫立人的軍事才能。命孫立人擔任臺灣防衛司令一職,全權負責臺灣防務。
1949年10月,孫立人率第201師參加金門戰役。在孫立人的指揮下,國民黨成功守住金門,并俘虜我軍3900人,是國軍在1948年后少有的軍事勝利。
得知“金門大捷”的蔣介石大喜過望,隨即在軍事會議上建議,由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準備“反攻大陸”事宜。
但蔣介石對孫立人的“信任”并未持續多久。一次,蔣介石詢問孫立人能否確保解放軍不登陸臺灣島時,孫立人爽快地回復道:“有我在,絕對安全!”
從孫立人的回復中,不難看出他“恪盡職守”的決心,但他“有我在”幾個字,讓蔣介石心中很是不適。
有了桂系軍閥李宗仁爭奪“總統”一職的前車之鑒,蔣介石退守臺灣后,就急不可耐地收攏手中的權力,此時的他對一絲一毫動搖自己根基的言辭都十分敏感。
倘若臺灣的安全,都靠孫立人,那么臺灣島究竟是姓蔣,還是姓孫?
懷揣著疑慮的蔣介石,最終輕哼一聲,讓兩人的討論不歡而散。
但是,身為政治動物的蔣介石,真的就會因為孫立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自斷臂膀嗎?
一場不存在的兵變,讓孫立人失去自由
在國民黨內看孫立人“不爽”的,不止蔣介石一人。1947年國軍在東北作戰期間,杜聿明就曾多次致電蔣介石,稱孫立人滿身“驕狂之氣”,且“目中無人”。
但對蔣介石來說,孫立人身上的“狂”和直率,都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點。
畢竟,蔣介石對1935年執槍殺妻的張靈甫都尚能寬容,還容納不了孫立人?
真正讓蔣介石對孫立人動殺心的,是1950年為確保臺灣“絕對安全”的孫立人,開始在臺灣嘗試建立征兵制度,并積極主導軍隊“國家化”。
在孫立人看來,國民黨“黨軍不分”、“外行指導內行”,是國軍在解放戰爭中兵敗如山倒的主要原因之一。
孫立人不知道的是,蔣介石一直視“兵權”如大忌。倘若國民黨實行軍隊“國家化”,那臺灣的兵權豈不是由孫立人一人說了算?
與此同時,蔣介石為給蔣經國做好“接班”的準備,令蔣經國在軍隊內積極發展“政治作戰”系統,這就注定了蔣、孫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加之1953年蔣介石與美國簽署《共同防御條約》,美國第七艦隊常年封鎖臺灣海峽,這讓孫立人在臺灣防務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1954年6月,蔣介石命孫立人為“總統府參軍長”,以“明升暗降”的手法對孫立人正式開刀。
孫立人依舊沒有嗅查到危險的來臨,反而以升遷為契機,積極與臺灣政界人士往來,這就讓蔣介石對“不諳世事”的孫立人更加反感。
1955年5月25日,孫立人麾下的軍官郭廷亮,以“參與兵變”的名義被被捕。
在毛人鳳長達十天的嚴刑拷打下,被扣上“兵變”帽子的郭廷亮,依舊不肯指認自己的長官。
此時的蔣介石已顧及不了這么多,很快他便令毛人鳳以“包庇匪諜”的罪名,開始秘密監視孫立人的一舉一動。
起初,孫立人堅持認為郭廷亮參與兵變是被人誣陷,但在侄子孫克剛等人的勸說下,孫立人認為蔣介石要的不過是自己的“認錯態度”,一旦拒不“認錯”,必然會牽連更多的親屬和部下。
1955年8月3日,孫立人親筆寫信給蔣介石“認錯”,并主動辭去總統府參軍長的職務,可此時孫立人“放權”為時已晚。
想要一鼓作氣,拿下孫立人軍中勢力的蔣介石,在批準孫立人辭呈的同一天,正式拘捕孫立人,并將孫立人送上了軍事法庭。
經過毛人鳳嚴密的調查,蔣介石除了發現孫立人曾收容了一批被我軍俘虜后又放歸的國軍士兵外,著實拿不出任何孫立人“謀反”的證據。
但蔣介石依舊以“馭下不嚴”的罪名,將孫立人長期監禁,受孫立人牽連的更是多達300余人——這便是震驚海內外的“孫立人案”。
每當后世回顧這場駭人聽聞的臺灣“冤案”時,或許會感到疑惑:既然蔣介石明知孫立人“冤”卻還要抓他,為什么不直接取他性命,除之而后快呢?
軟禁令解除后,依舊在恐懼中度過余生
從蔣介石把孫立人押到軍事法庭受審,其實就不難看出,最初蔣介石或許真的想要了孫立人的命。
孫立人之所以會在臺中的軟禁中度過余生,而不是一命嗚呼,很大程度上也和美國對蔣介石施加的輿論壓力有關。
孫立人案爆發后,蔣介石令顧維鈞詢問美方太平洋艦隊指揮官雷德福的看法。雷德福聽聞孫立人被捕后,憤怒地說道:“孫將軍是對蔣介石最忠誠的人,你們怎么能把他抓起來?”
蔣介石逮捕孫立人的消息傳至美國軍界后,有不少美國軍人對孫立人十分同情,甚至稱呼他為“東方的隆美爾”。
顯然蔣介石不想像希特勒那樣,在國際上臭名昭著,更何況當時臺灣的防務還要仰仗美國。所以蔣介石出人意料地放了孫立人一條生路。
但孫立人在臺中被監禁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過。在長達33年的軟禁生涯中,孫立人一家過著十分拮據的生活。
好在孫立人有一個心疼他的妻子張美英,她在孫立人被囚禁的后院種滿玫瑰,玫瑰盛開后,她就把這些花采走,到街頭賣花為生,補貼家用。
直到1988年,蔣經國去世后,孫立人才被“赦免”,重獲自由之身。
或許是蔣介石的“死亡威脅”給孫立人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即便他獲釋后接受記者采訪,在談到蔣介石的問題時,也會用晦澀的英語回答,生怕隔墻有耳。
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即便孫立人晚年受到蔣介石種種不公的誹謗和排擠,可他依舊保持著對蔣介石的忠誠。
晚年接受采訪的孫立人,尤其強調了“自己沒有和美國勾結,沒有做政治領導人的想法”,他只是一名純粹的軍人。
當被問到:“可如果美國人支持您,讓您做臺灣的地區領導人呢?”
87歲的孫立人坦然自若地答道:“就算美國人支持,我們也不能丟掉自己的骨氣啊!”
本期文章就到這里了,歡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給【經史如詔】點點關注,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0-08-25:孫立人:從"臺灣王牌"到蔣介石的囚徒
人民網:2011-01-25:蔣介石的囚徒孫立人:陷兵變謎案 遭軟禁33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