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不裝了,一副要全面攤牌的樣子?因為世界局勢已來到了非常關鍵的轉折點。
現在很多人有一個巨大的疑問,那就是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到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周期?有人說現在的形勢非常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場景,也有人說現在就是S3賽季的正在進行時,雙方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我就深入的聊下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再過幾天就是俄烏沖突三周年的時間了,在不知不覺間,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這場較量已經持續了3年時間。
如果把1939年當作二戰全面爆發的起點,那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持續了6年時間(當然,如果從咱們的918事件開始算,那就是14年)。
也就是說哪怕是世界大戰級別的戰爭,3年時間,戰爭的進度也已經過半了,理解了這個事情,你就能理解現在世界上發生的很多事情。
比如說為什么這兩年中國各種黑科技井噴?六代機和deepseek這種國運級別的技術,中國一周之內就能同時掏出兩件?很多人只能看到呈現出來的結果,而無法思考背后的深層原因,但作為一個深入研究中國和世界歷史的人,我很清楚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
因為戰爭本就是科技進步的最大催化劑,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人類歷史,沒有戰爭的倒逼壓力,就不可能有如今的技術水平。
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弩來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東西?因為戰國時期諸侯混戰,傳統的弓箭射速慢、精度低,無法造成有效的殺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就發明了弩機,通過機械蓄力裝置來實現"預裝填",從而讓射程穩定地達到了300米以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武器。
原本這個發明純粹就是奔著打贏戰爭去的,但弩的機械原理卻意外的啟發了后世的鐘表齒輪系統,弩的標準化發射流程又給后世的工廠流水線生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這就是戰爭刺激科技發展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覺得這個案例不夠直觀,沒關系,我們繼續看。
混凝土大家都知道吧,這是人類歷史最重要的發明之一,畢竟全球一大半的人都住在混凝土蓋的房子里,可你知道混凝土是如何發明的不?
答案是古羅馬時期,為了快速修建堅固的要塞,古羅馬人在火山灰中加入了石灰石和水,意外的創造出了硬度堪比現代水泥的材料,這就是混凝土技術最初的起源。
還有現在人人皆知的罐頭保存技術,它的起源是法軍遠征時食物腐敗嚴重,為了讓食物的保質期變得更長,拿破侖懸賞12000法郎最終出現的一個解決方案。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比如說一戰為了突破敵方的火力,人類發明了坦克。
還有同樣是一戰時期,德國被封鎖制裁,導致智利硝石斷供,為了解決問題,德國人將空氣中氮氣轉化為氨,這樣不僅解決了炸藥的問題,還意外的生產出了化肥,把全球的糧食產量提高了40%。
至于二戰誕生的那些黑科技就更夸張了,首當其沖的就是原子彈的誕生讓人類進入到了核能時代。
然后就是1943年,本來用來計算炮彈彈道的ENIAC成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還有為了治療傷員而出現的青霉素量產,都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進入冷戰時期之后,雖然因為核武器的原因,熱戰沒有爆發,但美蘇雙方實際上都已經進入到了戰備模式,雙方每年都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軍事領域,在戰爭危機的籠罩之下,一大批黑科技正式誕生。
比如說為什么八九十年代會爆發一場互聯網革命?是因為當年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投入了幾百億大力發展半導體等相關科技,這些科技本來計劃著是軍用的,沒想到研究完成后,蘇聯突然就解體了,所以海量的高科技就開始從軍用轉到民用,然后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家吃到了這波紅利,一下子就成為了世界首富,不然你以為比爾蓋茨是怎么搞出的微軟系統?
還有現在人人都在用的手機定位功能,是冷戰時期,美國人發現在海上航行太容易偏離航線,他們擔心蘇聯對他們搞突然襲擊,所以就研發出了GPS這個東西,這本來是個純軍用的東西,誰知道現在卻成了汽車和手機領域不可或缺的技術。
最有意思的是微波爐這個東西,你以為這個東西發明出來是為了解決食品的加熱問題的么?當然不是,它其實是軍用雷達技術的衍生產品,當年美國工程師斯賓塞在研究軍用雷達裝置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口袋里的巧克力莫名其妙地融化了,剛開始他以為是自己體溫過高,后來發現原來是雷達的電磁波所致,所以他就開始搞烹飪實驗,最后就發明了微波爐。
你看看,只要你認真研究人類歷史,就會發現科技和戰爭這兩個東西就是相輔相成的,在一個歷史周期之內,戰爭周期和科技周期往往也是強相關的。
就拿如今世界的局勢來說,2024年,中國一下子掏出那么多黑科技,全世界都懵逼了,很多人總覺得是因為中國人藏得深,甚至還有人覺得是因為咱們意外接觸到了外星科技。
但其實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為什么最近兩年我們會出現科技井噴?
是因為自從2009年希拉里首次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之后,就意味著中美所謂的“蜜月期”徹底結束了,為了應對全新的局勢,也為了保護14億中國人的生命安全,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就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軍事領域。
尤其是2016年的南海危機之后,上面感受到了戰爭臨近的巨大壓力,倒逼著中國在科技領域加大投入。
后面特朗普的貿易戰、科技戰甚至是生物戰,則進一步加快了這個進程。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芯片來說,以前這一塊咱們的技術確實不行,華為被美國一制裁,直接從世界第一變成了手機業務消失。
那如何才能走出這樣的困境呢?答案是以舉國之力去攻堅,投入海量的資金去突破美國的技術包圍,最后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高端芯片咱們搞出來了,國產光刻機也出來了。
而且芯片這個東西大家也清楚,它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游戲、影視、AI大模型,這些東西都很吃芯片的算力和技術,一旦有一天我們的芯片真的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那你不用懷疑,很快中國就能量產《哪吒2》這樣的影片和《黑神話悟空》這樣的3A級游戲,這都是有因果關聯的。
還有前面我提到的俄烏沖突,這場持續了3年之久的戰爭,其他方面的影響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有一點是絕對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俄烏沖突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無人機作戰應用。
從戰時史和人類技術進步的角度去看,這是載入史冊的大事情。
所以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然俄烏沖突之后,咱們的無人機技術就出現了明顯的進步。
沙特國慶典禮上,中國6000架無人機搞出的法天象地。
能飛5公里,載重2公斤的遠程打窩無人機。
還有一次就能帶300公斤東西的重載無人機。
以及如同未來科技般的九天無人機。
這些東西一下子在這兩年就都開始普及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原因很簡單,這就是戰爭對科技的催化作用。
要理解其中的邏輯,我們需要從三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當一個國家為潛在的戰爭風險做準備的時候,必然會導致大量的資源集中到一個領域,就拿美國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來說,每年消耗的資金占到了當時美國GDP的0.4%,相當于如今每年投入900億美元,這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資源集中就容易出成果,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具體投多少錢,這是一個機密,但一定不是一筆小數目。
第二,當戰爭正在進行的時候,就會有需求倒逼創新,因為士兵就是最大的反饋用戶,他們哪里用著不順心,應該如何改進,第一時間就有反饋更新,就拿一戰時期來說,1914年-1918年,英國航空研究院的專利數增長了400%,遠超和平時期,為什么會這樣,無非就是飛行員提出了大量的要求而已。
第三,任何一項技術要走向成熟,都是需要應用市場的,就拿無人機來說,俄烏沖突的爆發,在客觀上提供了這個應用市場,可以讓這個行業的技術快速累積,而在平時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戰爭的機器一旦開動,后續科技的創新往往就能大幅提速,這是人類歷史證明過無數次的事情,雖然我一直在聊的是無人機的技術進步,但聰明的朋友都清楚,我們那么多黑科技,又有哪個不是因為戰爭的壓力而創新出來的呢?
就拿最近爆火的deepseek來說,為什么會誕生這樣的產品?歸根到底是因為美國對我們進行制裁,在AI芯片領域卡我們的脖子,導致我們無法順利拿到高端算力芯片,既然算力芯片我們搞不到,那不就只能在算法方面下功夫了嘛,所以才搞出了deepseek這個劃時代的產品。
所以盡管現在世界的局勢很混亂,但大家也不用特別焦急,因為歷史證明,大戰之后,往往就會出現一個黃金增長時期,因為戰爭大概率會帶來科技的進步,一旦新的科技革命正式開啟,生產力的蛋糕可以再次做大,那新的局面就會立馬出現。
在以前這種跡象可能并不明顯,但2024年和2025年年初我們的黑科技井噴事件,就已經讓我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輪的混亂之治,可能并不會持續特別漫長的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