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春天,擔任菏澤地委書記的周振興來到一個老婦人家中走訪。
當周振興詢問她有什么要求的時候,婦人沉默了,許久才小聲說自己想吃一頓肉。
聽完這話周振興眼神中閃過了一絲心痛和愧疚,抬手就抽了自己一個耳光。
周振興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和這個婦人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垂淚的書記
1980年春日的一天,擔任菏澤地委書記的山東省副省長周振興來到革命老區韓集鄉紅三村看望一位烈士遺孀。
這位烈士遺孀叫伊巧云,她的一生頗為傳奇。
在那個動亂的戰爭年代伊巧云救治過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讓戰士們能夠吃上一頓飽飯,她不惜變賣了自己的陪嫁物品。
楊得志將軍在冀魯豫地區抗日的時候,秘密的居住點就是在伊巧云的家中。
伊巧云老人本來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可后來他的丈夫和三個孩子都相繼犧牲在了解放戰場上。
現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只能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著。
當時已經53歲的周振興也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所以他的心里面對伊巧云老人非常的尊敬。
在鄉里干部的引導下,周振興等人來到了伊巧云的家中。
看著眼前破敗不堪的院落,周振興的臉色很不好。
但他并沒有多說什么,而是快步走進了低矮漆黑的堂屋。
堂屋中的布置異常簡單,只有一個被煙熏黑的柜子和兩把小椅子。
柜子的正上方整齊的懸掛著幾張照片,照片中的人正是伊巧云犧牲的丈夫和三個孩子。
已經身患重病的伊巧云老人行動不便,只能癱坐在床上和周振興聊著天。
在聊天的過程中,周振興發現老人的眼神中滿是孤寂,完全就看不到任何的希冀之色。
這么多年的凄苦生活顯然已經讓風燭殘年的老人心氣全無了。
周振興
察覺到這一點的周振興心里面不是個滋味,他抓著老人干枯的雙手,誠摯的說道:“您老對生活有什么要求嗎?盡管說出來。”
伊巧云老人聞言眼神中多了一絲渴望,她有些懷念的說道:“最近老夢見曾經吃肉的場景,我現在就想再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
老人的話讓周振興的眼圈一下子就紅了起來,他有些心痛的拍了拍老人的雙手,略帶哽咽的說道:“我這就安排人去買,一定讓您老吃上一頓肥美的豬肉。”
從伊巧云家里出來以后,周振興把自己口袋里面的錢都掏了出來,然后讓身邊的村干部去買了幾斤肉。
知道伊巧云老人無法自己做飯,周振興又專門叮囑村干部,讓他們把豬肉做熟了再給伊巧云老人端過去。
處理完這件事,周振興面如冰霜的趕到了縣委,當即就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議。
一記突如其來的耳光
“怎么今天突然說要開會,是有什么緊急事情發生嗎?”
“我接到通知的時候也是一頭霧水,只聽說這次的會議是地委周書記親自主持的。”
因為不清楚為什么要突然召開這么一次會議,所以底下參會的年輕干部們都紛紛的低聲討論著。
沒過多久,在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地委書記周振興等人就快步走了進來。
見這些領導的臉色都很不好,在場的人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 ,剛剛還竊竊私語的會場瞬間鴉雀無聲。
周振興坐下以后沒有寒暄,而是直截了當的就把今天的事情講了一遍。
說完,他有些痛心疾首的問道:“一位為中國革命做過重要貢獻的老人,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豬肉,說出去你們誰信?”
就在大家都沉默不語的時候,周振興書記忽然狠狠地抽了自己一個耳光,然后在眾人不可思議的目光中咬著牙問道:
“我們這些大大小小書記的臉還叫臉嗎?”
所有人都低下了頭,沒有人敢發出半點的聲音。
過了差不多有一分鐘,地委周書記的聲音才再一次響了起來。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工作重心的確是放在了經濟發展上,但大家別忘了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是什么?”
用手指重重的敲了敲主席臺上的桌子,周振興語氣異常的冷厲:
“如果不能讓老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那我們發展經濟還有什么必要?。”
“今天伊巧云了老人碰到了我,這才吃上了一口肉,那么那些我沒有看到的貧困人家什么時候才能吃上一口肉呢?”
這聲輕飄飄的質問如同大山一樣壓在所有人的心上,讓與會的大小領導們都臉色凝重,口不能言。
沒有繼續給大家施加壓力,周振興喝了口水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拿起了桌子上的一疊資料。
“這是去年菏澤所有城鎮的經濟發展數據,看上去很喜人,但我們的目光不能一直都盯著這些城鎮,我們還要看到偏僻的農村。”
周振興書記的話讓縣委的幾個領導都感觸頗深,縣委書記趕緊表態:“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誤,接下來我們一定會著重去幫扶這些烈士家庭,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好起來。”
“不止是要幫扶這些烈士家屬,還要把所有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放在心上,老百姓才是根本只有他們富起來,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的強大。”
說到這里,周振興的語氣緩和了下來,語重心長的道:
“同志們,我們平時不能光是看一行行冰冷的數據,要走到群眾當中去,了解群眾的需求,這樣我們才能夠把工作做的更細致。”
見下面很多人似乎都有感觸,周振興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只要干部的心還沒有徹底的麻木,那么一切就都來得及。
最困難的日子已經走過來了,周振興相信接下來只要干部們把心思用在老百姓身上,相信很快中國的老百姓就可以脫離貧困的現狀。
大刀闊斧的主持改革
一記耳光加上一場刻骨銘心的會議讓菏澤各級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都提升了起來。
但周振興很清楚光是這樣還遠遠不夠的,所以他連續花了好幾天和相關領導們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改革方針。
因為菏澤是革命老區,有不少的烈士家屬,所以周振興安排人專門去這些烈士家屬當中走訪,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周振興不但要解決這些烈士家屬的生活困境,還要讓他們活的更加有尊嚴,更加有奔頭。
周振興書記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們。
因為農業是菏澤的支柱性產業,所以周振興還要求各級政府要對農民更加的上心。
不但要確保糧食的穩定豐收,而且還要因地制宜的幫助農民引進一些價值比較高的經濟作物。
為了確保這件事情能夠順利的推行下去,周振興書記牽頭聯系了山東不少農業高校的專家。
最后周振興書記要求加強干部隊伍的政治思想培訓,在他看來共產黨的干部一定要有良知和擔當。
有良知才能夠急人民之所急,才能夠把人民的困難和要求放在自己的心上。
有擔當才敢為天下先,才愿意去為人民謀求福利。
在周振興書記的親自監督和帶領下,這三件事情很快就都推行了開來。
幾個月之后,周振興書記又一次來到韓集鄉紅三村伊巧云老人的家中。
這一次伊巧云老人的家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曾經破敗蕭條的小院子干凈整潔了不少。
還沒等周振興朝著堂屋走去,伊巧云老人就顫顫巍巍的走了出來。
看到周振興的瞬間,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多了一絲喜悅。
“您老的身體看樣子恢復的很不錯啊。”
老人變得健康讓周振興很開心,拉著她的手就聊了起來。
“我要感謝周書記,要不是你,我這把老骨頭可能早沒了。”伊巧云老人說著擦了一把眼淚。
“老姐姐,你們一家是為新中國立下大功的,黨和政府一直都沒有忘記你們的貢獻,之前是我這個書記做的不到位,讓您老受委屈了,以后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見周書記把所有的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身后的干部們臉上都露出了慚愧和欽佩的神情。
這幾個月以來,周書記用自己一心為民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邊的所有人。
在周振興書記的身上他們看到了一名真正共產黨人的良知和責任。
從伊巧云家中出來,周振興又接連去了好幾戶烈士家。
在看到他們的生活過得都還算不錯,而且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微笑以后,周書記終于也跟著笑了起來。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周振興還是不敢有絲毫的放松,因為他很清楚后面還有很艱巨的工作在等著他呢。
一心為民的老書記
在菏澤工作兩年之后,55歲的周振興被山東省委調到了海濱城市青島,擔任青島的市委書記。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青島這座城市發展的很快速,JDP一直都在省里面名列前茅。
能夠在這樣的地方擔任一把手,可見山東省委對周振興之前的工作工作能力是非常認可的。
上任之后周振興并沒有著急著開展工作,而是帶著秘書把整個青島都走訪調研了一遍。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一直都被周振興牢牢的記在心里。
這幾十年的從政過程中,他兢兢業業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這句話。
心中對青島市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周振興這才召開了自己上任之后的第一個全體干部會議。
周振興自扇耳光的事情參會的人早就知道,所以他們看這位新市委書記的目光中都帶著欽佩和認可。
在詳細的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后,周振興點了點頭,然后把自己掌握的情況都講述了出來。
最終在大家共同的探討下,一套適合青島發展的方針被提了出來。
當時青島有很多的制造企業,但發展的都不算太好,有些企業甚至連工人的薪資都發不出來。
了解了這個情況以后,周振興牽頭成立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小組,專門商討如何讓這些企業再一次煥發新生。
在他們的幫助下,不少企業都重新找到了發展的道路,這里面最成功的就是青島電冰箱總廠。
這個廠子后來發展成了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產電器領頭羊“海爾集團”。
1985年3月,58歲的周振興卸任了青島市委書記的職務,以省委常委的身份擔任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職。
次年5月的時候,周振興成為了山東省委統戰部部長。
1998年2月,已經71歲高齡的周振興老人正式的離休。
2018年7月3日,《菏澤日報》刊發了當地媒體記者講述的一段往事,38年前周振興書記為了烈士遺孀吃肉自扇耳光的事情再一次被大家記起。
一個月之后,《人民日報》對已經91歲高齡的周振興同志進行了專訪,并刊發了文章《一記耳光,打醒多少麻木的心》。
所有看到報紙的人都對周振興同志欽佩不已,紛紛稱贊這才是共產黨的好干部。
2024年4月23日,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頗受百姓愛戴的好干部周振興老人因病在醫院不治離世,享年97歲。
結語:
在舊社會,當官的是老爺,是凌駕于人民頭頂之上作威作福的統治階級。
但這一切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就已經被共產黨和人民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共產黨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他們當官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焦裕祿如此,孔繁森如此,周振興也如此。
他們從來都不說大道理,而是真心實意的站在人民的角度去考慮一切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才成為了廣大老百姓口中念念不忘的好干部。
這些優秀干部的一生把“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八個字詮釋的明明白白,他們才是值得所有人都學習的楷模。
參考文獻:
原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一記耳光背后——齊魯網·海報新聞
自扇耳光的老書記,走了——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