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每當聽到這句千古名句的時候,筆者就會蠟燭。蠟燭最早記載于唐代,相傳是藥王孫思邈發明的。它的出現可以說是古代重要的照明燃料革命,相當于近代電燈的發明和應用,足以證明蠟燭在古代的重要性。
學過化學的都知道,現在的蠟燭是石蠟制作而成的,而石蠟是煉制石油時的副產品。那么你知道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制作蠟燭的嗎?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種可以制作蠟燭的神奇植物。這種植物它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分泌出蠟質物,在古代人們通過提純這種蠟質物來制作蠟燭,這種植物就是白蠟樹。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并了解這種植物。
認識白蠟樹、了解白蠟樹
白蠟樹,原產于中國,古稱梣(cen)。它因其樹上放養白蠟蟲,這種蟲子會分泌出白色的蠟質物,在古代人們會用它來制作蠟燭,故而得名白蠟樹。值得一提的是白蠟樹本身是不產白蠟的,只有放養了白蠟蟲之后才會產白蠟。因為白蠟樹的蠟燭物可以制作蠟燭,因此在古代白蠟樹也是國之利器,重要的戰略資源。
有文字記載,早在唐宋時期,浙江一帶就有大規模種植白蠟樹當宿主養殖白蠟蟲的記載。具體的方法,就是將白蠟蟲投放到白蠟樹上,當白蠟蟲(寄生性昆蟲)孵化之后,就會寄生在白蠟樹上,以白蠟樹喂食。過程中它會分泌出一種無臭無味,透明有光澤的結晶狀脂類化合物,這種物質稱之為掛蠟。因為是中國特產,也被稱之為“中國蠟”。
到了宋元之后,白蠟樹的種植被擴展到整個長江以南地區。在宋末元初人周密撰寫的《癸辛雜識》中記載:“江浙之地舊無白蠟,十余年間有道人自淮間帶白蠟蟲子來求售,狀如小芡實,價以升計。其法以盆桎樹,樹葉類茱萸葉,生水傍,可扦而活,三年成大樹。芒種前以黃草布作小囊貯蟲子十余枚,遍掛之樹間,至五月則一子出蟲數百,細若蟻蠓,遺白糞于枝間,此即白蠟......”。
鼎盛時期,僅四川樂山一縣就年產千萬斤,可見在古代白蠟樹一種極其重要的經濟作物。白蠟樹也叫白荊樹、黃蠟樹,它是木樨科、梣屬落葉喬木,和我們熟悉的桂花樹、女貞樹是近親,同屬于木樨科喬木。目前白蠟樹在我國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廣泛分布,常見于山坡、山谷、林下。
白蠟樹的價值
白蠟樹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植物,首先它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對各種有毒氣體有極強的吸附作用,因此白蠟樹也是非常重要的園林綠化植物。現在很多城市中的行道樹都有白蠟樹,另外白蠟樹材理通直,柔韌性強。在過去它的木材也經常用來編織各種生活家具,例如筐子、竹簍等等。
第三,白蠟樹分泌出來蠟燭物,是制作蠟燭的天然原材料。在古代人們會通過刮取這種蠟質物。通過水煮的方式獲得蠟油,然后塑性之后就可以得到純天然的蠟燭了,在古代是蠟燭是當時人們照明的重要工具。
第三、白蠟樹還是一位非常傳統的中藥材,尤其是它的樹皮,中醫稱之為“秦皮”。具有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的作用。你像瘧疾、小兒頭瘡以及女性月經不調、經閉,都可以用到白蠟樹的樹皮。在《藥用植物學》、《四川中藥志》、《貴州草藥》、《本草綱目》等諸多民間草志中都有記載。
所以如果你的家鄉也有白蠟樹,那么你一定要珍惜。如果沒有初春的時候也可以扦插栽培幾株,白蠟樹萌芽力強,數年即可枝繁葉茂,農民朋友了解了嗎?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白蠟樹了解了嗎?你聽說過白蠟樹樹嗎?你認識白蠟樹嗎?在你的家鄉有白蠟樹這種植物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