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特需病房住進了一位即將剖宮產的孕媽,但這位孕媽卻因為一件事情焦慮不已。不是恐懼手術,也不是擔心術后疼痛,而是為術后“放屁”這個“囧”事犯起了難。仔細詢問后才得知,原來這位寶媽第一胎剖宮產術后因為“排氣”的事,沒少讓她受罪,又是打針又是灌腸,差點插了胃管,所以這件事便成為“心病”。
為了緩解她的“心頭難”,特需病房的醫護在手術期做了幾項小措施,順利幫她度過了術后的“排氣”關。總結下來包括以下幾項,希望也能幫助有同樣困擾的寶媽們。
01術前吃“好飯”
剖宮產術前一般需要禁食6-8小時,那么術前一晚的飯菜便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們所說的術前“好飯”并不是大魚大肉,開懷暢飲;而是術前一晚要以好消化的飯食為主,比如富含纖維的蔬菜、易于消化的面條或發面饅頭等,避免突然暴飲暴食,或過于油膩的飲食,增加胃腸負擔。規律、好消化的術前飲食是打好“排氣”基礎的第一步。
02術后早下床
如無特殊情況,剖宮產術后一般8小時拔出尿管,寶媽就可以下床活動了。活動量可以逐步增加,從坐到走,從少到多,從近到遠,讓自己邁開腿,動起來,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還可以有效促進胃腸蠕動,盡早排氣,這是術后促進排氣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項。
03飲食有規律
在特需病房,我們率先采取了先進的ERAS(Enhance Recovery After Surgery,術后快速康復)管理模式:從術后返回病房后既開始咀嚼口香糖等假飼方式,到術后1小時病情平穩即可開始少量飲水,到術后6小時開始恢復無渣流食(米湯,藕粉等),再到首次排氣后半流食,排氣順暢后恢復普通飲食,通過這樣逐層遞進的方式不僅能早期刺激胃腸,更能有效無負擔的讓胃腸功能恢復過來,對于剖宮產術后的寶媽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方法。
04醫療手段來幫忙
除了以上這些需要寶媽自己努力的行動外,可以通過一些醫療手段來促進排氣,比如術后口服或肌注藥物促進胃腸蠕動,還可以通過灌腸暫時緩解胃腸脹氣;再者可以通過按摩腹部、中醫針灸等方式來促進排氣。但是,我們不能完全依靠醫療手段解決問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動”起來才可以徹底解決問題。
手術無小事,每一個節點都關乎著寶媽和小寶貝的安危,希望大家在了解了以上幾點措施后能夠行動起來,避免因為“排氣”這件小事難受害怕。
文字|特需病房 毛靜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