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很多家長的朋友圈都被南風窗這篇《全球文科倒閉潮,來了》刷屏。
文章指出,哈佛本科生學院2024年取消了至少30門課程,涉及20多個系,而這些大多都是文科專業(yè)。事實上,不止文科專業(yè),商科、理科等等曾經炙手可熱的專業(yè),也開始面臨學歷貶值、就業(yè)市場飽和的困境。
在競爭激烈、形勢嚴峻的今天,孩子們面臨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不同于往昔,學習的壓力如影隨形,困難也接踵而至。作為父母,我們期望孩子的學業(yè)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但又不希望被內卷的浪潮裹挾。
如何讓孩子們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如何讓孩子們鍛煉出贏得高考,又贏得人生大考的能力?這些困惑,都將在新書《學習力就是競爭力:中小學生學習力提升策略》中得到答案。
這本書,是北京師范大學楊娟教授團隊基于多年青少年學習力提升研究成果,融合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管理學前沿理論,總結出具有系統(tǒng)性的學習力提升策略。
為什么要提升學習力?
“唯一持久的競爭優(yōu)勢,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不同的學習力決定了不同的人生,決定孩子們能夠走得多遠。
在書中,你將獲得:
1. 系統(tǒng)化的科學學習體系,也是楊娟教授團隊十余年研究成果的核心——“BMA學習輪”理論,即從學習策略(Brain)、學習動力(Motivation)、學習習慣 (Action)三個維度提升學習力。
2.24個真實家庭教育案例,深入解析孩子不專注、沒動力、抗壓能力弱、癡迷電子產品、學習計劃難以執(zhí)行等常見真實案例的原因,并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
3.5大學習力評估方法 +14個痛點問題解決方案,覆蓋”預習—上課—練習—復習—考試”學習全流程,包含提升孩子專注力、記憶力、閱讀力、反思力四大能力的解決方案。
通過閱讀這本書,中國家長、老師將真正理解孩子、讀懂孩子,助力每一個孩子掌握終身自主學習的底層邏輯。
為什么讓孩子學習這么難?
“不提學習母慈子孝,一提學習雞飛狗跳”,有的家長吐槽,為了讓孩子完成作業(yè),自己從耐心溫柔到河東獅吼,再到開始上手,可孩子依舊磨磨蹭蹭、狀況百出。
還有的家長苦口婆心講了無數遍,“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別不說話!”孩子還是一臉茫然地沉默,把家長氣得血壓飆升。
這些場景,相信輔導過孩子學習的家長都能感同身受。
孩子不愛學習,已經成為太多家長們的“心病”了。不少人將原因歸結為孩子天性貪玩、家長的教育不到位、孩子年齡小不懂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力就是競爭力》這本書指出了問題的本質——學習讓孩子痛苦。
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小學三年級的樂樂的數學成績一塌糊涂,每天做數學作業(yè)都要熬到半夜,簡單的題目反復做、反復做,媽媽常因樂樂“不開竅”被氣得直哭。
樂樂說:“數學太難了!如果最難是100分,我就覺得是10000分。難度爆表!”
很多家長在聽到“學習讓孩子感到痛苦”這樣的話時,都覺得是不是太夸張了。尤其是很多小學生的家長會認為,小學學的東西很簡單,作業(yè)也不是特別多,上課稍微認真一些應該都能學會,怎么會感到痛苦呢?
但對孩子來說,學習帶來的“痛苦”可能是多方面的。
學科知識抽象枯燥,難以理解,沒有成就感;學習時間長、紀律約束多、考試壓力大,也讓孩子對學校學習望而卻步;除此之外,還要承受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壞情緒……
換位思考,即使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面臨“泰山壓頂”式的工作,也難免生出抵觸心理,但我們仍有請假、離職的選擇,孩子們卻無法逃避。
對于家長而言,正確的做法是想辦法減少孩子的“痛苦”感受,并且增加孩子在學習中的收獲和快樂,讓更多的“快樂”來抵消“痛苦”。
戰(zhàn)勝學習的痛苦,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快樂”?
為了讓孩子戰(zhàn)勝學習中的“痛苦”,作者總結了三個關鍵詞:責任感、掌控感、價值感。
責任感,就是孩子愿意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歸根結底,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為誰而學。
比如,在孩子小學低年級時,讓他們自己整理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準備。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即便出錯,也能通過承擔后果,體驗到“這是我的事情”,從而增強責任意識。
掌控感,對孩子的學習體驗至關重要。
隨著年級升高,學習難度增加,孩子對學習成績的掌控力逐漸降低,這使得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的“痛苦”遠多于“快樂”。
家長應該首先轉換心態(tài),“看結果,管過程”也許是更優(yōu)解,一方面提高對孩子日常學習行為的關注,另一方面避免用分數高低評估孩子,逐步提升對學習的掌控能力。
價值感,影響著孩子對學習的態(tài)度。
在重視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下,老師和家長常常不自覺地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孩子,這讓孩子形成了“學習不好就一無是處”的錯誤觀念,進而在學習中產生負面情緒。
家長們更應認可孩子們在各個方面的付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成績。
總之,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學校生活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時期,學習事關自己的人生,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如此一來,孩子們才會從內心深處生發(fā)出對學習的熱愛,主動踏上學習的征程。
這種源自內心的驅動力,會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收獲知識與成長,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底層邏輯:讓孩子愛學習的三大系統(tǒng)
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是冰山一角,是整體學習狀況的微小縮影。
然而,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是隱藏在水面下的學習能力。這是我們常常忽視,但至關重要的部分。
為了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我們需要深入了解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底層邏輯。
這就不得不提及作者團隊的BMA學習輪理論,它凝結了作者10余年的教學和學生輔導實踐,并整合了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
簡單來說,BMA學習輪理論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框架,它包括學習策略(Brain)、學習動力(Motivation)和學習習慣(Action)三大核心部分。
很少有家長意識到,解決孩子不想學習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可能才是更關鍵的一步。
書中建議家長可以從學習的意義、學業(yè)規(guī)劃與目標、學業(yè)情緒三方面著手,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并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指導。
學習策略、學習動力和學習習慣,三者相輔相成。
理解了BMA學習輪的作用,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在BMA學習輪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孩子,推動整個學習輪轉起來,形成學習的正向循環(huán),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適應中國家庭的學習力提升手冊
講述學習方法的書很多,為什么特別推薦這本《學習力就是競爭力》?
一方面,作者團隊有極高的權威性。本書由北京師范大學的杰出教育專家楊娟教授,和北京師范大學學業(yè)規(guī)劃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玉梅老師傾心撰就。
兩位作者深耕教育領域多年,致力于研究適合中國孩子的學習方法,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此外,本書包含了24個真實家庭的教育案例。孩子厭學、躺平佛系、記憶力差、缺乏專注力、偏科、效率低下……這些案例不僅生動具體,而且貼近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使得理論知識更加易于理解和應用。
同時,本書還提供了具體的評估工具和行動指南,幫助家長快速識別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如注意力分散、動力不足或方法不當等。
書中附帶的行動指南則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讓家長能夠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提升學習效率。
另一大特色在于它全面覆蓋了預習、上課、練習、復習、考試這一完整的學習流程。書中結合具體學科案例及理論研究成果,提供了提升專注力、記憶力、閱讀力、反思力四大能力的實用策略。
此外,還隨書附贈專注力提升套卡6張,希望這套卡片能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得力助手,幫助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更加專注地航行。
父母雖無法替代孩子走完這一生的旅程,但能為他們鋪設一條充滿勇氣的道路。面對屬于孩子自己的課題與挑戰(zhàn),最寶貴的支持,莫過于賦予他們獨立決策與擔當的勇氣,讓他們在學習與生活的歷練中,勇敢地追尋屬于自己的廣闊天空。
-End-
2025.2.18
編輯:孫小悠 | 審核:醒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