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舉辦全明星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從NBA的時間周期安排而言,全明星賽前與全明星賽后,對于沖擊季后賽的意義不一樣,特別是在附加賽區間的球隊;
從球員的角度而言,每賽季的跨度極大,從9-10月份到次年6月份,6-8個月高強度的比賽安排,在此期間,全明星賽是球員休息休整的最佳時間點。
從商業的角度而言,NBA作為商業聯盟,將全聯盟的球星聚集在一起,產生的球星效應,能帶來NBA的球星盛宴,可謂是NBA的“春晚”,這樣的盛宴下,是商業價值最高的時間段,有利于回饋贊助商,轉播商,以及眾多商業合作伙伴。
不過,NBA全明星的賽制,最近幾年變得越來越雞肋,每年都更改賽制,試圖讓比賽更加刺激,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NBA全明星賽曾經的賽制是東西部選出全明星,由于西強東弱的效應,聯盟頭部球星主要聚集在西部,造成東部的球星成色不足,導致西部諸多優質的超巨得不到首發的位置,甚至得不到出場時間,有的甚至因同位置優秀的球員太多,導致遺憾落選,比如曾經大前鋒的熱門人選有鄧肯、加內特、諾維茨基等球星,而大前鋒的位置只會有2個人選,落選的那位球員,不能說不優秀,只能說競爭對手太強。
東西部的不均衡,帶來東西部選出的全明星無論是成色,還是球星實力,亦或是球星知名度,都有不小的差距,最終的結果是東部的全明星球員在全明星賽中,經常性的輸球,想想連諾阿這樣的功能性球員,曾經也入選過東部的全明星,看得出東西部賽制的巨大缺陷,給NBA的形象和管理者帶來巨大的挑戰。
NBA后來反思這樣的賽制,改為得票最高的兩位球星自己挑選自己的隊友,比如庫里和詹姆斯兩人是票王,兩人先后挑選自己的隊友,但是這樣的挑選,球員之間的關系很重要,實力或者名氣不那么重要,導致總有一方挑選的陣容不那么均衡,要么大量囤積后衛,要么不要中鋒,這樣的全明星賽也似乎缺點內涵,表演痕跡過重,人際關系過重,最后被挑選的球員,面子上肯定掛不住。
今年的賽制,NBA又有不少反思和精進,選出4隊,由名宿選人,當做淘汰賽進行,新秀隊、世界隊、美國隊等等,基本是這樣的構思,照顧了全球的球迷,照顧了新秀,也照顧了名宿,更照顧了球星。
這樣4隊兩兩對決的賽制,NBA的意思本來是利用新秀或者新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給本來娛樂的全明星賽帶來刺激和懸念,但是效果卻適得其反,新秀在全明星賽中變得畏首畏尾,不知道怎么去娛樂。
NBA全明星最刺激的是科比意外過世那年,全明星賽的正賽最后一節哪隊能得到領先一方+24分的賽制,最終的結果是兩隊在場期間,基本都是真打,不把全明星賽當做娛樂,這樣的全明星真打,防守強度大,球星聚集在一起,比賽的看點和刺激才十足。
如今的全明星賽,能帶給球迷的興奮點和刺激點不多,花樣扣籃、超遠三分成為全明星刺激點的標配,絕大部分的比賽強度不大,比賽的興奮點不足,雖然稍微比前一兩年稍微好那么一點點,但是這樣的全明星賽無法給球迷帶來更多的感觀刺激。
今年的全明星賽不溫不火,NBA聯盟大概率依舊會優化和調整以后的全明星賽制,畢竟最近幾年每年都修改規則,但是始終沒有達到目的,其實想要全明星賽好看,就必須要所選的全明星真打,但是受傷的風險和顧慮,以及全明星多年的娛樂定位,又無法短期內更改,NBA的確需要動一番腦筋,平衡各方面關系,至少我們能明顯看到NBA有變好的決心,只是苦于沒有更好的方案,NBA雖然已經很成熟了,但是在全明星賽賽制這塊,還是需要足夠周期和時間的試錯成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