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數據,截止2023年12月底,我國總透析患者數高達107萬。
其中,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透析齡為53.8個月(4.5年),透齡超過5年的患者占比為33.34%;而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透析齡為53.5個月,透齡超過5年的患者占比為35.1%。
為什么我國的平均透析齡如此低,腎友又該如何更長久、更好的進行透析治療?
尿毒癥是一個全身性疾病,長期容量負荷及毒素蓄積狀態可導致心臟、大腦、血管、骨骼、甲狀旁腺等組織及器官受損。
研究顯示,我國尿毒癥患者的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別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腫瘤,因此只規律透析還不夠,尿毒癥相關并發癥的控制是關鍵,每個透析腎友都必須關注和透析壽命、質量相關的如下多項指標。
1.可急性致死的高/低血鉀
醫護經常會說:高血鉀是會要人命的。很多腎友不以為然,覺得我也經常血鉀高,但沒什么不舒服啊。
實際上,輕度的高血鉀會出現手腳麻木、無力、腹脹、惡心,重度高鉀則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心臟驟停、呼吸衰竭。
血鉀的升高往往是快速且致命的,吃了一頓火鍋或吃了較多水果都可能馬上導致急性高鉀發作,救治不及時。
此外,嚴重低鉀也可能致命,但易被大家忽略。
2.尿毒癥最毒毒素—水
“水”對尿毒癥腎友來說是最毒的毒素之一,因為絕大多數的透析不適及并發癥均和“水”有關。
機體存水過多會升高血壓,誘發心衰、腦出血等心腦血管意外,脫水過多則會誘發低血壓、抽筋、透后乏力、內瘺閉塞,甚至休克。
因此,透析腎友應嚴格控水,管理透析間期的體重增長。
3.預防血管鈣化—積極糾正鈣、磷、PTH
隨著腎功能減退,機體會逐漸出現鈣、磷、PTH代謝紊亂,最終誘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性骨病、血管鈣化等并發癥。
血管鈣化會使得原本光滑有彈性的血管變得硬化、失去彈性,導致冠心病、腦出血等意外。
研究顯示,約50%-80%的尿毒癥腎友因血管鈣化致殘、致死,控制血鈣、磷、PTH達標是每個透析腎友的“必修課”。
4.預防感染、腫瘤—保證充足免疫力
由于免疫功能受損,尿毒癥腎友易并發感染、腫瘤等問題,如肺部感染、導管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腎癌、膀胱癌等,大大增加住院風險及醫療花費,更是透析腎友的直接死因及死亡促進因素,免疫力的提升及維持至關重要。
白蛋白、血紅蛋白的正常是免疫的基礎,透析腎友需積極關注并控制這兩項指標。
1. 控鉀(血鉀管控請點擊)
2. 控水(控水請點擊)
3. 控鈣、磷、PTH(控鈣、磷、PTH請點擊)
4. 控白蛋白、血紅蛋白(控白蛋白、血紅蛋白請點擊)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具有會員資質的圖片網站或AI生成,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凡署名原創的文章、圖片、視頻、音頻版權屬本公眾號平臺及作者本人所有。獲取授權后可轉發分享,其它平臺如需引用版權內容,請在醒目位置處注明來源。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平臺旨在幫助腎友和大眾更好地了解相關疾病,所刊載的全部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院診療。刊載信息僅供參考,個體有差異,如有不適請盡快請往線下就醫,本平臺及作者不承擔相關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