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其慘烈程度,讓經歷的雙方都不忍提起,最近電影《長津湖》的上映再一次還原了當年這場戰役的情景,讓人們重新看到當時作戰條件的惡劣和志愿軍戰士的堅韌和犧牲精神。此次戰役,志愿軍九兵團共斃傷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13000余人,但自身也傷亡慘重,戰斗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余人。九兵團為何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凍傷,而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為什么一定要開啟長津湖戰役呢?
電影長津湖劇照
長津湖戰役前,志愿軍初戰告捷,乘勝追擊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朝鮮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攔腰截斷,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的夢想徹底破滅,戰局急轉直下,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打擊,金日成帶領朝鮮人民軍殘部匆忙北撤,聯合國軍一路追擊,攻占了北朝鮮的首都平壤,將金日成逼到了鴨綠江的附近,侵略者的氣焰異常囂張,聲稱要把共產主義清出朝鮮半島,美軍甚至還出動飛機轟炸了我國的安東(今丹東)。為支援朝鮮,保家衛國,中國決定出兵朝鮮。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從輯安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此時,聯合國軍并未發現志愿軍已入朝參戰,由于之前朝鮮人民軍主力損失嚴重,聯軍北進被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所以他們的防范很松懈,有的部隊與部隊之間的防御間隙能達到幾十公里。這就給志愿軍的運動穿插提供了機會。10月25日,志愿軍40軍與南朝鮮一支部隊遭遇,并將其全殲,從而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志愿軍入朝參戰
戰爭初期,雖然聯軍已經得知志愿軍參戰,但并未予以重視,認為志愿軍只是象征性的出兵,目的是為了保護邊境。于是以美英軍隊替換南朝鮮軍隊繼續北進,志愿軍得知情況后,提前設伏,于11月1日黃昏在云山發起攻擊,殲滅美騎一師第八團大部,重創這一美軍王牌部隊,之后志愿軍采取正面突破外加側后迂回的方式多次殲敵,迫使聯合國軍退到清川江以南,圓滿地獲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而撤退的聯軍這時才發現志愿軍的強大,于是整頓兵力,調整部署,準備繼續北進,而志愿軍亦在獲勝之后展開追擊,于是第二次戰役開啟,而長津湖戰役就是第二次戰役中的一次最為悲壯的戰斗。
主席親自點兵,九兵團從東南奔赴朝鮮
第一次戰役雖然勝利結束,但是美軍強大的戰斗力和精良的裝備也的確讓志愿軍刷新了認知,這些原來被傳為少爺兵的聯軍其戰斗力的確遠超當年的美械蔣軍,使得中央決定要派戰斗力更強的部隊參戰,于是便選中了九兵團。此時,九兵團正在東南閩浙一帶準備渡海作戰,接到命令后來不及換裝迅速北上,此時九兵團的士兵身上穿的只是適于南方過冬的薄棉衣,陳毅鑒于九兵團入朝作戰需要更換適于北方的厚棉衣,于是建議中央延期出發,“以11月中旬直開東北為好”。
九兵團某部通過長津湖大橋
可是時不我待,隨著戰爭的繼續,前線的兵力越來越吃緊,于是毛澤東給華東軍區發電,要求“宋兵團須從速進行政治動員和軍事訓練,并準備先開一個軍去東北”。接著又電令九兵團立即開始行動:“第九兵團全部著于11月1日開始,先開一個軍,其余兩個軍接著開動,不要間斷。”當九兵團乘火車來到沈陽時,時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賀晉年發現九兵團未換裝的情況,于是急忙調撥東北軍區的庫存棉衣給九兵團,可是時間來不及,列車馬上就要出發,賀晉年只好把自己的棉衣脫下來送上了車,并號召士兵一起脫下棉衣往車上扔,后來又從倉庫中找到五萬件日軍遺留的棉衣也送上了車,可是就這樣也沒有湊夠,再加上由于戰事緊急,20軍、27軍等部隊都沒有停車,只是沿途接受了東北軍區干部戰士扔上車的棉衣,僅最后一批入朝的26軍得到了一批棉衣補給,杯水車薪。九兵團在入朝的第一天就凍傷了八百多人,很多情況是一個班才能有一雙棉鞋,一套棉衣,誰站崗誰穿,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可就是這樣,九兵團各部還是在美軍到來之前趕到長津湖地區設伏,11月27日,當美軍陸戰一師和美軍步兵第七師來到長津湖時,一下子就遭到了10萬志愿軍的圍攻,被分割包圍成數段,戰斗進行得非常激烈,志愿軍勇敢沖鋒,但是美軍憑借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固守陣地,很多情況是,美軍的一個團或營被圍后,立刻就將所有車輛圍成一個圈,就地構筑陣地,然后呼叫航空兵用燃燒彈在陣地周圍炸出一道火墻,之后,所有的炮彈,炸彈都投向志愿軍的人海當中,志愿軍戰士沒有棉衣,食物彈藥都很緊缺,但依然發起沖鋒,給美軍以巨大震撼,連美國將軍史密斯少將都感嘆道:“這是一場鋼鐵部隊與鋼鐵士兵的戰斗。”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志愿軍給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就連著名的北極熊團也被全殲,可是志愿軍本身也遭受了重大傷亡,戰斗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余人,可見長津湖戰役何其悲壯。
九兵團在雪地設伏
如此不利條件,為何一定要開打長津湖戰役
其實結合長津湖的地理位置及當時戰場態勢就可以得到答案,志愿軍入朝初期,朝鮮人民軍正在匆忙北撤,北朝鮮大部地區被聯合國軍攻占,直至志愿軍入朝前,金日成能控制的地方僅為鴨綠江沿線的部分地區,且在中路的聯軍已經推到了臨近中朝邊境的地區,截斷了人民軍東西兩部的聯系。雖然志愿軍入朝打贏了第一次戰役,但是聯合國軍把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對戰場情報掌握不清和輕敵冒進,所以他們輸得并不服氣,在后撤短暫修整后,又開始北進,而此時朝鮮戰場的危局并沒有徹底改觀。
聯軍意在先圍殲東部地區的朝鮮人民軍,再將西部的朝鮮人民軍徹底消滅,從而統一朝鮮半島。而長津湖地區正是東部地區最后一個戰斗要沖,長津湖一失,東部地區必將徹底淪陷,聯合國軍必將會對西部形成合圍,那樣將對我方大為不利,所以長津湖戰役必須及時打響,這才使得中央在準備尚未充分之時,急于調精銳的九兵團入朝參戰,才有了戰爭中那悲壯的一幕。九兵團戰士冒著嚴寒和巨大的傷亡,與聯合國軍殊死戰斗,給聯合國軍以重大傷亡,終于迫使聯合國軍倉皇南撤,穩住了東部戰局,并且將東部戰線重新推至三八線附近,這就是長津湖戰役勝利的重大意義。
1952年9月,第9兵團從朝鮮回國,車行鴨綠江邊,司令員宋時輪要司機停車,下車后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脫帽彎腰,深深鞠躬。當他抬起頭來時,警衛員發現,這位將軍淚流滿面,不能自持。他一定回想起了在長津湖戰役中奮勇沖鋒的九兵團戰士,是的,正因為這些無名英雄的英勇犧牲,才一舉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危局,為志愿軍的后續勝利奠定了基礎,他們的光輝事跡將被人民永遠銘記。
志愿軍遺骨歸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