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還不知道,央視八套昨晚,又上了一部大劇?
好,不賣關子了。
隨著《無所畏懼2》正式收官,央八黃金檔,又推出了一部大劇接檔,名字叫做《陌上又花開》。
在首播3集的情況下,就強勢拿下收視榜第一的寶座。
你問我劇好不好看?
我首先要回答的一點就是,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故事講了啥?
故事設定在八十年代的掛月臺村,這是一個被大山阻隔的偏遠山村,山路崎嶇難行。
惡劣的交通條件嚴重制約了村子的發展,村民們出行不便,農產品難以運出銷售,外面的商機也無法進入,村民生活困苦,孩子生病都因山路難行而面臨危險。
這種困境為后續劇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凸顯了修路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該劇將故事置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初期,修路與推行該政策之間產生了矛盾。
這體現了當時社會變遷給農村帶來的沖擊,村民們一方面要適應新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為改變交通現狀而努力。
使得劇情更加復雜和豐富,也反映了那個時代農村發展面臨的多方面挑戰。
作為鐵姑娘突擊隊隊長,馬春秀性格堅韌、干練、有擔當。
她懷揣著為家鄉修路的夢想,毅然決定組織村民搶修山路。
但因決策失誤,擅自爆破引發山體滑坡,導致修路工程停工,她也因此失去了黨支部書記的職務。
面對挫折,她沒有氣餒,而是選擇進城打工籌集修路資金。
在城市中,她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努力站穩腳跟。
然而,她的奮斗卻遭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包括她的戀人于大河,這使她在事業與情感的夾縫中艱難前行。
民兵隊長于大河與馬春秀是青梅竹馬,在馬春秀修路出現失誤后,接任黨支部書記。
他對馬春秀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在修路問題和工作決策上,與馬春秀產生了分歧和矛盾。
他既理解馬春秀修路的初心,又對她的失誤感到無奈和抱怨,同時還要承擔起帶領村民繼續前行的責任,人物內心充滿了糾結和掙扎。
第二、都有哪些看點?
首先,是情感線。
馬春秀和于大河這對戀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是劇情的一大看點。
修路決策失誤、職務變動以及進城打工等一系列事件,讓他們的感情逐漸出現裂痕。
于大河的母親無奈退婚,于大河對馬春秀也有了抱怨和指責。
而馬春秀為了實現修路夢想,不得不堅持自己的選擇,兩人在情感上經歷了痛苦的掙扎和考驗。
其次,是修路受挫。
故事開篇就展現了村民們在馬春秀的帶領下搶修山路的場景,但爆破后遭遇山體滑坡,不僅讓修路工程被迫停工,還差點造成人員傷亡。
這一情節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修路的艱難和意外風險,也為后續劇情的發展埋下了伏筆,村民們面臨著巨大的挫折,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再次,是進城打工。
為了給繼續修路籌集資金,村黨支部決定由馬春秀和于大河帶領村民進城打工。
在城市里,他們面臨著陌生的環境、激烈的競爭和艱難的起步。
這部分劇情展現了村民們在城市中的拼搏與奮斗。
他們從底層做起,經歷了各種困難和挫折,但始終沒有放棄,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在城市中站穩腳跟,為修路籌集資金。
最后,迎來轉機與希望。
隨著劇情的發展,在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掛月臺村的修路工程再次啟動。
這一次,村民們在黨員干部的帶頭奮戰下,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成功修通了連接外界的天路。
這條路不僅改變了掛月臺村的命運,也讓馬春秀和于大河的情感迎來了轉機,兩人在共同的奮斗中,重新找回了彼此的愛與信任。
第三、主題深刻,立意深遠。
其一,奮斗精神。
全劇以修路為主線,展現了掛月臺村村民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
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各種困難挫折,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團結一心,勇往直前。
無論是修路過程中的艱辛勞作,還是進城打工的拼搏創業,都體現了他們為了改變命運、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質。
其二,時代變遷。
通過劇情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與城市的生活對比等元素,展現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
觀眾可以看到農村在政策影響下的變化,以及人們在時代浪潮中的選擇和成長,感受到那個特殊時期的社會氛圍和發展脈絡。
其三,情感與人性。
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和人生選擇,展現了豐富的人性。
馬春秀和于大河之間的愛情,既有青梅竹馬的純真,又有面對困難時的矛盾與掙扎。
鐵姑娘姐妹們之間的友情,相互支持又各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村民們之間的親情和鄉情,在修路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些情感元素使得劇情更加豐滿和動人,讓觀眾在感受奮斗精神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人性的溫暖與美好。
第四、演員表現如何?
第一個,馬藜(飾馬春秀)
成功塑造出馬春秀從鐵姑娘突擊隊隊長到黨支部書記的性格轉變。
前期作為突擊隊隊長,展現出了勇敢、果斷和堅韌的一面,面對修路的艱難險阻,毫不退縮,堅定地帶領村民們努力。
在經歷爆破失誤、修路停工等挫折后,又體現出了頑強的精神,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選擇進城打工籌集資金,將角色在困境中的不屈和擔當詮釋得十分到位。
馬藜在情感戲上的表現可圈可點。
與于大河之間的感情經歷了諸多波折,從青梅竹馬的默契,到因修路和生活選擇產生矛盾后的痛苦掙扎,再到最后可能的重歸于好。
馬藜通過細膩的眼神、表情和動作,將馬春秀在愛情中的糾結、無奈以及始終懷揣的愛意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能深刻感受到角色情感的起伏變化,產生強烈的共鳴。
本身溫婉優雅的氣質,在劇中又很好地融入了鄉村女性的質樸,使得馬春秀這個角色既有著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和勇敢,又不失鄉村姑娘的淳樸和善良。
形象十分立體飽滿,讓觀眾能夠相信她就是那個為了家鄉發展和愛情不斷奮斗的馬春秀。
第二個,鐵政(飾于大河)
把于大河的堅毅果敢、英勇無畏展現得很充分,在擔任民兵隊長期間,那種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勁頭表現得十分到位。
同時,也演出了角色在面對感情和工作時的糾結與掙扎,例如對于馬春秀修路決策失誤后的無奈和抱怨,以及在兩人感情出現問題時的迷茫,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性格復雜的人物形象。
在與馬春秀的對手戲中,情緒的轉換自然流暢。
從最初兩人一起為修路奮斗時的默契和甜蜜,到后來因觀念不同產生矛盾時的爭吵和冷戰,鐵政都能準確地把握角色的情緒變化。
將于大河在愛情和事業上的雙重壓力下的狀態生動地呈現出來,使觀眾能夠感受到角色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很好地詮釋了于大河從一個相對沖動的年輕人,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擔當、能為村民謀福利的成熟男人的過程。
通過在修路和生活中的種種經歷,觀眾可以看到于大河在思想和行為上的轉變,鐵政用自己的表演讓這個成長過程顯得真實可信。
第三點,崔心心、蔣方婷、那家威、高楊等配角表現同樣出彩。
豐富的人物群像。
崔心心、蔣方婷等演員塑造的 “鐵姑娘” 群體,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和特點,有的溫柔善良,有的潑辣直率。
她們的存在豐富了劇情,展現了那個時代女性的不同風貌,也為馬春秀的故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情感維度。
增添故事煙火氣。
那家威、高楊等演員飾演的掛月臺村民,把村民們的樸實、善良以及在面對生活困難時的無奈和堅持都表現了出來。
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那個小山村中,感受到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鄉村氛圍,為整個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真實感和煙火氣。
配角們與主角之間的互動和對手戲,很好地襯托了主角的性格和成長。
在馬春秀和于大河修路的過程中,配角們有的支持,有的反對,有的在中間起到了調和的作用。
他們的態度和行為都從不同角度推動了主角的故事發展,讓主角的形象更加突出。
結語:
其實嚴格來說,《陌上又花開》不算是一部“純新劇”。
該劇曾在地面頻道短暫播出過,但這絲毫不影響,觀眾們對于該劇的熱愛。
曾經,《山海情》《覺醒年代》,以及《大山的女兒》等劇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主旋律劇”不好看的偏見。
而如今,《陌上又花開》,完全接住了前輩們的薪火,繼續照亮前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