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次魚
竟然就進了醫院?
2名患者因生吞魚膽
導致器官衰竭
春節期間,湖北咸寧的吳女士在制作臘魚時,就著白酒生吞了一顆魚膽,不久便出現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等癥狀。送醫后,她的病情急劇惡化,被連夜轉診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圖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醫生檢查發現,吳女士已出現急性腎衰竭、肝衰竭,并伴有凝血功能障礙。好在經過緊急搶救,3天后,吳女士終于脫離生命危險,并康復出院。
除夕當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又收治了一例來自武漢新洲的魚膽中毒患者。年近七旬的謝某因聽信魚膽能治病的偏方,生吞了魚膽,隨后出現嘔吐、腹瀉。在當地醫院接受多次洗胃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他被緊急轉診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醫生判斷,謝某屬于典型的魚膽中毒引發的急性肝衰竭。經過救治,謝某成功脫險,并康復出院。
毒性勝砒霜!不論生食、熟食都會中毒
小小一個魚膽,為何有如此大殺傷力?
魚膽即魚的膽囊,位于魚類軀干部腹側,主要用于容納魚類肝胰臟分泌的膽汁,起消化作用。
▲圖源:廣東衛生在線
魚膽膽汁含有膽酸、牛黃膽酸、氫氰酸、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組胺等多種毒素,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氫氰酸,其毒性比同劑量的砒霜還大。
加熱、烹煮或酒精都無法破壞這些毒素,因此即便將魚膽蒸熟食用或是用酒沖服鮮魚膽,仍可能導致中毒。
魚膽生吃、熟吃、泡酒吃都有毒。
魚膽中毒有哪些癥狀?
魚膽中毒之后,發病速度很快,潛伏期為半小時到6小時左右。
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通常最早出現,多發在服用魚膽后1-14小時。
數小時后可出現皮膚及鞏膜黃染、乏力、納差、肝區疼痛、少尿、無尿、面部及雙下肢水腫、腰痛等癥狀。
隨著病情進展,腎臟、肝臟、心臟等器官功能受損,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和休克,危及生命。
一旦誤食,立即就醫
懷疑魚膽中毒后,應立即就醫,徹底洗胃或催吐以清除體內毒物。在醫生指導下,可服用一些能保護胃黏膜、延緩膽汁吸收的藥物或食物。
重度魚膽中毒患者應盡早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能短時間內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減輕對器官的損傷。
如何防止魚膽中毒?
1.了解魚膽的毒性,切勿聽信魚膽能明目、可治病的偏方。
2.宰殺時,務必將魚膽清理干凈。
3.如果不慎將魚膽弄破,應立即將沾染膽汁的魚肉切掉。若魚膽污染范圍較大,為確保安全,建議將整條魚丟棄。
4.謹防魚膽汁濺入眼睛,含有毒素的魚膽汁可能導致結膜炎、視力減退,甚至引起失明。
魚膽食用有禁忌,安全放首位,千萬勿僥幸。
來源丨湖北發布、人民日報客戶端、國家應急廣播、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人民網科普
責編丨黃韻伊
校對丨麥雪莉
審核丨胡志偉
終審丨梁 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微生活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