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智能駕駛領域再掀資本波瀾。
企查查信息顯示,卓馭科技于2024年12月及2025年2月接連完成兩輪工商變更,第一輪新增深圳比亞迪創芯材料有限公司、蘇州申祺利納綠色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嘉興雋宇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為股東、第二輪強勢引入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
卓馭的注冊資本也從兩輪工商變更前的6798.86萬元增至7750.5691萬元,增幅達14%。
與此同時,公司董事會新增7人,其中魏伊曼為董事長,李黔、吳建鋒、沈劭劼、盧達為董事,辛俊卿、王吉蕾為監事;卓馭的法定代表人朱露從執行董事、總經理調整為總經理。
卓馭科技的資本動作背后,折射出智能駕駛行業的激烈競爭與資源整合趨勢,隨著比亞迪、上汽兩大公司攜訂單下場,與國資加快產業領域的投資動作,也預示著行業格局即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以下為正文:
卓馭科技成立于2022年,前身為大疆車載事業部。
2023年,卓馭分拆獨立后聚焦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研發,核心產品“成行平臺”已實現高速、城區、泊車全場景覆蓋,合作客戶包括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等車企。
企查查信息顯示,公司于24年12月新增比亞迪、上汽金控旗下基金為股東。
其中,比亞迪旗下的深圳比亞迪創芯材料有限公司,出資288萬元,持股比例3.9%。
蘇州申祺利納綠色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嘉興雋宇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兩家公司作為上汽集團直接或間接控制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總共出資約224萬元,持股比例3%左右。
而25年1月的工商變更中,卓馭科技新增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這一國資為股東,持股5.6559%。
同時,企業主要成員也發生調整:卓馭的法定代表人、原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朱露調整為總經理,新增魏伊曼為董事長,李黔、吳建鋒、沈劭劼、盧達為董事,辛俊卿、王吉蕾為監事。
一系列變動顯示,卓馭正在強化公司治理結構,為后續資本運作和技術研發鋪路。
卓馭的融資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和華為車BU高度融合,主要是集中力量引入重要車企的戰略投資。
當前高階智駕系統因成本高企,滲透率仍不足5%。卓馭聯合創始人沈劭劼曾公開表示,“智能駕駛最大的敵人是裝配率不足”,而低成本方案有望推動技術下沉至10萬元級市場。
要知道從比亞迪官方表態來看,公司就計劃將基礎智能駕駛功能普及至入門級車型。
由此,在比亞迪和上汽這兩大幾乎占據中國乘用車銷量半壁江山的產業方的加持下,獲取訂單入股也不失為卓馭將來搶占市場份額的良方。
而今年1月國資的入場更加預示著智駕行業的洗牌進入終局階段,智駕企業商業化競速正迅猛進行。
卓馭的融資動態折射出智能駕駛行業的集中化趨勢。
一方面,頭部車企與科技公司通過投資、自研加速整合資源,一批車企率先實現了端到端技術體系的量產上車。
另一方面,技術路線分化加劇行業洗牌。高算力方案雖性能領先,但成本制約商業化;低成本派通過極致整合、算法優化等打開下沉市場。
2025年或成智駕普及臨界點,未能形成規模優勢或技術壁壘的企業恐遭淘汰。
行業馬太效應之下,合作模式亦在演變。
可以預見,隨著資本與技術的雙重聚合,智能駕駛賽道將呈現“強者愈強”的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