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讓戲劇與城市共同生長,讓戲劇成為人們的日常。
瞿菡:在沉浸新中式湘劇《聶小倩》中擔任戲劇構作、沉浸式互動游戲戲劇《終極騙局》中擔任編劇
近年來,沉浸式戲劇在中國迅猛發展,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演藝新空間或居于街巷之內,或嵌于景區之中,沉浸式戲劇正成為城市休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一場演出赴一座城市”掀起文旅融合新風尚。
在長沙坡子街,沉浸新中式湘劇《聶小倩》定期演出,傳統湘劇與沉浸式體驗的巧妙結合吸引了很多游客到此打卡。瞿菡是該劇的戲劇構作。戲劇構作起源于德國,一般指專門負責劇場作品的編創、策劃與管理、宣傳的職業人員,他們被形象地稱為“給劇場以形狀的人”。
從風靡全國的沉浸式游戲戲劇《終極騙局》,到將神秘瑰麗的海底世界搬上舞臺的《海底兩萬里》,再到風華絕代怪誕唯美的《聶小倩》……一路走來,瞿菡作為戲劇構作和編劇,編織了一段又一段觸之可及的美麗的夢。
《文史博覽·人物》2025年第1期 《織夢人瞿菡:戲劇的可能》
藝術的商業化
盡管本科和碩士讀的都是戲劇相關的專業,但與戲劇結緣至此,在瞿菡看來仍是一件誤打誤撞的事情。“我原本以為我會成為一名記者,抑或是一名出版社編輯,在戲劇構作這個行當上走了這樣長一段路,只是恰好遇到了很好的人和團隊。”
本科在暨南大學就讀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時,瞿菡積累了豐富的創作技巧,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是瞿菡擅長的事情。而在格拉斯哥大學讀編劇與戲劇構作的研究生時,瞿菡看到了戲劇的更多可能:故事和文本的重要性被不斷消減,形式、情緒,乃至觀眾都成為戲劇的組成部分,甚至誕生了一些在傳統的戲劇家看來不能稱之為戲劇的作品。
關于一個話題的表達,一種情緒的傳遞,都可以成為一出戲劇的內涵,而不是囿于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瞿菡在國外讀書時,難民問題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圍繞這一話題,瞿菡和多國藝術家聯合創作了一部實驗性戲劇,整部戲劇沒有故事線,而是以話題為線索,以搶凳子的小游戲推動進程,串聯起觀眾與演員的互動。在國外求學的生涯,不僅打開了瞿菡的視野,各色文化交織融通,也為她日后的戲劇構作之路積累了堅實的基礎。
“《聶小倩》是一部商業化的作品,受眾目標群體就是年輕人,演出前我們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演員要養眼,故事要新穎、好玩。”在位于坡子街的湘江劇場見到瞿菡時,《聶小倩》的演出剛剛散場,她也剛結束有關聶小倩的網絡直播。“一部作品要發揮長久的生命力,就一定要學會接納更多新的東西。如果一部作品一直保持著原狀,他就永遠只是這個樣子,沒有再往前的空間了。”在瞿菡看來,創新是戲劇的生命力,至于這些新的變化好與不好,要交給大眾、交給市場。
這種改變是令人糾結的、在有些人看來甚至是離經叛道的。“如果要往商業化和當代化的方向去走,就勢必要放棄很多東西,愿意花幾個小時,觀看一場傳統戲曲或者是嚴肅戲劇的觀眾只是少數,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降低審美門檻,以藝術的商業化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戲劇的魅力,然后才能讓更多人去接受、去認識、去欣賞。”瞿菡說。
當代語境下打動年輕人
2019年底,瞿菡從格拉斯哥大順利畢業。2020年5月,剛剛畢業的瞿菡與成立不久的長沙303陽光劇場不期而遇。303發源于重慶,秉承著“戲劇你的生活”的理念,聚集了一群專業、熱情,對戲劇及藝術充滿執著的戲劇人,希望讓更多的青年達人、愛好者走進舞臺,讓戲劇與城市共同生長,讓戲劇成為人們的日常。這是瞿菡正式步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并很快迎來了自己在國內擔任戲劇構作的第一部作品——原創話劇《女兒18我28》。
一位老父親以28歲的客棧老板身份穿越到女兒18歲那年,瞿菡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父親的形象立得住,能夠讓觀眾更容易接受這樣一個老年人變年輕的設定。瞿菡從人物的性格入手,一個“北野武”式的酷大叔走上舞臺,牽住了年輕人的心。
青年藝潮,戲韻長沙。2020年12月4日到2021年1月23日,瞿菡和303的小伙伴們共同做了一件大事——舉辦長沙首屆岳麓山青年戲劇節。7大劇團、7部好戲、16場演出……作為執行方,他們讓一場長達51天的戲劇盛宴在長沙更加光芒四射。
在第二屆岳麓山青年戲劇節,瞿菡帶來了自己擔任戲劇構作的作品《古塘灣1930》。“做一顆火種,去燃燒、去釋放、去燎原”,這是一部紅色題材作品,且與當下隔著90多年,戲劇構作必須解決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在現當代語境下打動年輕人,讓他們與近百年前的先輩產生精神共鳴。
瞿菡給出的答案是,展現他們對家人、對生命的熱愛——盡管他們深深地眷戀著這個世間,但仍然愿意為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獻出自己的生命。從前期的采風到創作,再到排演和最后的呈現,這部劇的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黨史館跑了一次又一次,瞿菡從歷史的風煙中尋找先輩的足跡,再現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至深的畫面。
“戲劇也能玩、也能嗨”
《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國內沉浸體驗項目數量已達32024個,總產值達到1933.4億元。產業發展促進了進一步分工,戲劇構作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戲劇作品海報上。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戲劇編劇與戲劇構作各有法寶。相較于編劇,戲劇構作更多的在于戲劇的后半程,是“半個局外人”與“第一位觀眾”,更傾向于通過注入更多不同的形式,為觀眾帶來更多獨特的體驗。沉浸式浪潮洶涌而來,為戲劇構作大展身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不僅僅是年輕人,小孩子也是沉浸式戲劇的重要觀演人群。瞿菡擔任戲劇構作的《海底兩萬里》,劇場變身為巨大的海底世界,舞臺延伸至觀眾上空,大型海洋生物近在咫尺,讓小朋友看得開心,讓文學名著走入現實。
好的戲劇構作同樣能玩轉編劇,瞿菡擔任編劇的《終極騙局》已經迭代至3.0版本,在全國巡回演出300余場。《終極騙局》的誕生,來自于新冠疫情之后長沙303劇場的自救。
“我們想到了戲劇最原始的狀態——游戲。”最初的嘗試,是瞿菡創作的一個類似于劇本殺的劇本《芝居》,然而參與者只有8個人,演職人員甚至比顧客還多,這種模式顯然玩不轉。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讓幾十人乃至上百人一起來參與這場游戲,于是,《終極騙局》1.0版本應運而生,反響熱烈。在2.0版本中,豐富了人物設定,在3.0版本中完善了支線劇情和故事線,一個由無數個騙局組成的世界逐漸完善,并藏下了關于終極騙局的真正秘密。
瞿菡說:“我們把選擇權交給觀眾,希望通過為觀眾提供一個相遇、對話、交流的場所和時間,讓更多的觀眾能了解到,戲劇并不是一件束之高閣的藝術品,戲劇也能玩,也能嗨。”
文 | 政協融媒記者 譚鈞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