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我們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馬上五十了,人生的志向到底有沒有立起來?人生的迷惑到底還有沒有呢?我們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當然,在考慮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有物質基礎,起碼能生存,起碼能養家糊口。如果連飯都不上了,基礎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了,那也就沒有心情去考慮這些問題了。
那為什么我們人生總是遭遇不順呢?為什么本來十拿九穩的事情,關鍵時候就總是出現意外,功敗垂成呢?為什么別人都能賺錢的事情,我們去干就不賺錢呢?為什么好事輪不上,壞事卻接二連三呢?
是我們不聰明嗎?未必!傻人還有傻福呢。
是我們出身太貧寒嗎?未必,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是社會不公平嗎?未必,如果不公平,也是對所有人不公平,為什么倒霉的那個偏偏是你,而不是別人呢?
是我們的命運不好嗎?也未必,因為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易經》也就不會流傳幾千年了。
我們的人生命運,有定數,有變數。我們出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家庭、男女性別等等,這是定數,我們沒法改變。但還有個變數,變的是什么?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隨時都在變,上一念和下一念往往都不一樣,所謂“境隨心轉”,我們的心變了,環境就隨之改變了。
比如開店做生意,如果兩口子剛吵完架,心情不好,就會表現在臉上,即使有顧客進去了,也不會買東西,轉一圈就走了。如果老板今天很開心,笑容滿面,即使來個閑逛的顧客,也愿意多待一會,有需要的,他就會買了。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的時候,聰明的你,肯定也想到改變命運的方法了。
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我們人生不順,人生失敗,其實都是因為我們自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從改變我們的心開始,深刻反省,改過遷善。
《大學》上講:“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行是根本,財富是末梢。我們為什么得不到財富?為什么貧窮潦倒,負債累累?就是因為德行不夠,這是根本。所謂“厚德載物”,沒有厚重的德行,即使僥幸得到財富,也守不住呀!
古人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最損德的行為,莫過于這個“淫”字;最積德的行為,莫過于這個“孝”字,這是決定人生命運非常關鍵的兩個因素。我們一定要好好反省,在這兩個方面,有沒有問題。
有一篇文章叫《俞凈意公遇灶神記》,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如果沒有,今生一定要讀一次。
明朝的俞凈意先生,就是一個改造命運的典范。他的命運,可比我們慘多了。他從小聰明絕頂,十八歲就考中秀才。但可惜的是,后來連續考了七次,卻始終沒有考中,只能靠教書度日,窮困潦倒。
他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四個女兒,但都先后夭折、失蹤,最后只剩下一個小女兒。妻子因為思念子女而哭瞎了雙眼。這命運實在太悲慘了,他就覺得上天不公平,為什么我博學多才,卻仕途渺茫?為什么我沒做什么壞事,卻兒女夭亡?
直到在他47歲的時候,有一天灶神示現,指出他悲慘命運的根源,其實就是意惡,就是念頭不善,起心動念不善,所以才感召不好的果報。
從此以后,俞凈意先生決心改惡修善,把心地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一念一行,都小心謹慎,不敢自欺。
這樣過了三年,他的工夫成熟,命運也開始轉變。先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去宰相府教書,然后又取得進入國子監學習的機會,然后又考試登科。失蹤的兒子也失而復得,妻子的雙眼也重見光明,并且他也健康長壽,一直活到八十八歲高齡。這些都是他改過遷善后的善報,因果報應,真的是絲毫不爽。
我就是在去年讀了這篇文章后,備受鼓舞,因為我和俞凈意先生所犯的過錯,有很多一樣的地方,也是意惡嚴重。并且去年我虛歲也是47歲,跟他一樣。所以發誓向俞凈意公學習,改過自新,斷惡修善,從頭開始。
只要懂得了改變命運的道理,只要下定了決心,那就什么時候都不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