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國好多地方的官媒,都在跟著江蘇問自己,為什么六小龍都在杭州,為啥自家的企業沒搞出來DeepSeek,好多地方政府也借此大張旗鼓的重談營商環境。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標志著市場化的重啟。
不過政事堂覺得還是要好好拆分一下“營商環境”到底是什么,因為不同的時代,需要的營商環境也不一樣,不能還按照過去的思路來。
在移動互聯網革命之前,中國在全球的定位,是世界工廠,工廠主的主要訴求,就是利用中國的制度優勢,降低成本。
因此,在重工業為代表的老式企業主眼中,好的營商環境,很樸素的就是政府能幫助他們降成本。
以“漢東“”這個江蘇省的原型為例,工業企業喜歡的領導,是李達康歐陽菁和丁義珍這樣的“大哥”和“大嫂”,大哥一句話,就可以不給補償就強拆大風廠,就可以幫你協調國有銀行可以套利的低息貸款,就可以幫你把廉價的工業用地改成住宅用地。
大哥們也很講誠信,只要收錢了,就肯定給你辦事兒,讓你能夠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土地賺到錢,大哥們可以用你創造的GDP一路升官。
說的難聽點,這些工業企業老板需要的營商環境,是一個敞開的“權力交易所”,大家都是在算賬,算的合適了,錢就可以驅動公權力替他們做事兒。
甚至一些老工業地區,當他們大談營商環境時,能做的,也就是是讓司法部門幫企業打贏勞資官司,或者以保護就業為旗號,幫助企業家"保人“、”“撈人”。
這就是舊式的營商環境思路,最普遍的則是對企業搞花式的退稅返還,然后通過高房價把納稅的責任都轉移到老百姓頭上。
誠然,在傳統全球貿易分工的大時代,這種“有為政府”的確可以讓中國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據優勢,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中國企業主們用低成本“卷死”海外高成本的,對手因方無利可圖而不得不退出。
但這種模式是對勞動力、土地、環境的持續掠奪和對未來收入(房價)的透支來實現的,最終都免不涸澤而漁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要么對本地企業翻舊賬查稅,要么去異地搞遠洋捕撈。
如今,時代變了,營商環境邏輯也變了,不能在繼續過去的營商玩法了。
因為引領新時代中國的企業也在變化,他們不是追求成本更低,而是追求速度更快,自然,也就不需要政府再去幫他們降低成本。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自2015年以來的那一輪移動互聯網浪潮,百團大戰,滴滴快滴大戰,支付寶微信的支付入口大戰,都是燒錢的,而不是摳成本的。
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底層邏輯也變了,企業家們可以在消費端通過規模化大幅降低成本,而不再需要從生產端去一點點的死扣成本,在巨大的利潤面前,各方都需要追求速度,需要搶在別人的前面。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高速擴張的科技與互聯網企業帶來了大批的“百萬年薪”就業,也帶動了全國的工資持續上漲。
2025年,這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也是如此,我們即將面對的,是百AI大戰,是自動駕駛大戰,是AI私人助理的入口爭奪戰,同樣的道理,繼續省錢省成本壓縮工資,內卷都是沒有意義的,如何更快的把優質產品搞出來推向市場,搶占市場,才是第一要務。
不僅企業競爭如此,大國爭霸也是如此,因此,明兒我們將再次感受一波“1945猛虎下山”。
放猛虎,是因為時代變化了,大國競爭的新時代,不需要那個替你搞錢的“大哥”丁義珍,而是需要沒有野心的“店小二”孫連成,干干凈凈的按照規矩辦事兒,不給高速發展的企業添堵和掣肘。
至于為啥六小龍只在杭州而不是其他城市,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大家可以仔細回憶一下,前些年,好多城市都變得爹味十足,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你去過杭州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孫子是真孫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