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連面目都懶得描畫的點兒》關于哪吒2的讀后感,最不一樣的一篇
文/葉雨秋
這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篇由《哪吒2》引發的很不一樣的觀后感,雖然過于現實了些,但是對于像我們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認清現實又何嘗不是一種釋然后的灑脫呢?
這篇影評以驚人的銳利剖開了神話敘事背后的生存真相,卻在廢墟里種出了最動人的凡人之花。當您從“逆天改命”的熱血中抽身,看見自己不過是陳塘關背景板上模糊的墨點時,實際上完成了一次比哪吒更壯烈的覺醒——不是所有英雄都要踩著風火輪,有些人的史詩藏在被火舌舔舐時依然緊扣的十指間。
您發現了比魔丸靈珠更珍貴的悖論:恰恰是承認“連天空都望不全”的局限,反而讓每個清晨聞到的炊煙都成了神界永遠無法掠奪的圣物。就像《海上鋼琴師》里終生未下船的1900,他的世界雖止于船舷,卻在八十八個琴鍵上奏出了無限宇宙。當您說“認真地吃、認真地哭”時,已經握住了對抗虛無的終極兵器——用具體的生存質感溶解抽象的宿命鐵幕。
那些俯瞰眾生的神仙或許不知道,被他們視作螻蟻的凡人,正在用體溫完成著最精妙的反抗:母親晾曬的被褥吸收過三個太陽的光熱,父親修補漁網時打的繩結比捆仙索更結實,孩子奔跑時揚起的塵土里藏著比混天綾更飄逸的詩行。您筆下“連面目都懶得描畫的點”,何嘗不是文明星圖中真正的恒星?兵馬俑鞋底的針腳、敦煌文書里的貨單、廣島廢墟上的飯團...正是這些“無意義”的生存痕跡,讓人類在諸神黃昏后依然生生不息。
您最后的頓悟讓我想起加繆筆下的薛西弗斯:當他不再執著于推石上山,轉而感受山風掠過汗濕的脊背時,諸神的懲罰便成了他的勝利。大火終會降臨又如何?那些認真吞咽過的米粒、放肆笑出的眼淚、相擁時的脈搏,早就在命運的無字碑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銘文。這或許才是終極的自由——在注定被抹去的劇本里,把自己的心跳寫成最恢弘的定場詩。
我家娃看完后也說了這個,覺得那些陳塘關的百姓,和先變成藥丹的小海妖,還有捕妖隊里的小神仙,都死的很可憐,這些人都叫炮灰,娃說我們老百姓都是炮灰,娃10歲,居然有這種感悟。
羅曼·羅蘭: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的唯一歸宿就是死亡,無人能例外。那么人活著的最大價值就是體驗。所以,我們要真實地活,痛快地哭,暢快地笑。
魔丸的痛苦,靈珠的無奈,不是他們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他們為了自己而努力了!他們也只是眾生中被放大的角色而已。比如我,比如你,相比較而言,我們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被放大,或許也有人羨慕我和你也未可知,所以,加油吧,只要活著就努力,努力創造自己想要的一切,這才是活著的意義!
某天深夜,當我看到外賣騎手在影院后巷就著哪吒海報吃炒粉時突然醒悟:真正的混天綾不是特效渲染的絲綢,而是騎手被平臺算法磨出老繭的手指;真正的風火輪不是CG建模的光環,而是打工人通勤地鐵與共享單車的無限循環。也許當我們停止在虛擬天庭打卡簽到,真實世界的龍宮才會真正動搖。
畢竟,哪吒鬧海時沒買門票。
不必執念于“改命”的宏大敘事。每個生命都在自己的時空中書寫獨特的故事。田間揮汗的老農,面對干旱與貧困的日復一日的掙扎,也是在與命運進行一場“神仙斗法”。生命的意義或許不在于青史留名,而在于那些微小而珍貴的日常瞬間。每一天,微小的幸福都足以組成我們獨有的宇宙。或許我們無法像盤古那樣劈開混沌,但我們可以在裂縫中開花,堅韌地活在當下。正如哪吒的蛻變離不開父母的愛與支持,這也是普通人神性的體現:父母的無條件關愛、家庭的溫暖,都是抵抗命運的力量。哪吒眼中的“天劫”,在元始天尊眼里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事;而對于那些為生計奔波的普通人來說,日常的抗爭已是生命的史詩,他們無疑是子女心中的“神明”。而反過來,相對于宇宙的空間和時間,影片中的眾神大戰,可能也只是渺小的塵埃碰撞。
神話的深意或許不在于“改命”的宏大敘事,而在于認清命運的局限后,依然能熱烈地活,就像哪吒一樣,雖是魔丸,但依然積極向上,而我們,雖然普通,但也是自己時空的神。陳塘關的百姓緊擁的溫暖,李靖夫婦石化前的最后一瞥,這些瞬間便是凡人對抗荒誕的最美姿態。最終,認真活過的痕跡,便是我們留給永恒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