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永縣兩河鎮何(河)營村,一項沉寂了 32 年的非遺技藝 —— 耍牛燈,重新煥發出絢麗的光彩。當那熟悉的鑼鼓聲再次響起,曾經年輕的小伙和姑娘們,如今已步入老年,他們懷著滿腔熱忱,再次扛起了傳承耍牛燈的重任,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生動詮釋了人民群眾在生活富足后對精神生活的美好向往。
劉遠相70歲,張先志68歲,張立平60歲,晚宗海59歲,劉騰學50歲(女),萬順才59歲,張廷友54歲,馬永斌52歲,馬永平48歲,阮昌志50歲,邱德均65歲,邱德金49歲,羅偉14歲。
32 年前,耍牛燈是何營村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熱鬧節目。那時,村里的年輕小伙們身強力壯,靈活地舞動著用竹篾和彩紙精心扎制的 “牛”,或奔騰、或嬉戲,姿態各異。姑娘們則身著鮮艷的服飾,手持蓮槍,圍繞在 “牛” 的周圍,輕盈地扭動身姿,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耍牛燈不僅是一種表演,更是村民們情感交流、凝聚鄉情的重要方式,承載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祈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耍牛燈這一傳統技藝逐漸失去了傳承的土壤,無奈地被塵封在歲月的角落里。
時光荏苒,一晃 32 年過去了。如今的何營村,在黨的政策引領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的道路寬敞平坦,一棟棟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村民們的生活水平節節攀升。物質生活富足了,大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愈發強烈。于是,重拾耍牛燈這一想法在村民們心中悄然萌芽。
當消息傳開,曾經參與過耍牛燈的老人們紛紛響應。盡管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身體也不再如往昔那般矯健,但他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60 多歲的張立平大爺,當年可是耍牛燈的主力,如今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說道:“雖然我老了,但耍牛燈的技巧我可沒忘,這是咱村的寶貝,不能丟!” 在張大爺的帶動下,其他老人也紛紛加入,他們聚在一起,回憶著當年的動作和技巧,互相交流、切磋。
春節期間,整個何營村都沸騰了。村民們早早地來到廣場,翹首以盼。當老人們舞動著 “牛” 登場時,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只見老人們雖然腳步略顯蹣跚,但一招一式都飽含著深情,每一個動作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曾經的年輕小伙,如今已白發蒼蒼,卻依然用力地舞動著 “牛身”,展現出牛的力量與活力;曾經的姑娘們,雖然容顏不再,但她們手中的蓮槍依然舞動得輕盈優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耍牛燈的重現,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生活,更讓大家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它讓村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歸屬感,也讓年輕一代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今,何營村的孩子們在老人們的教導下,也開始學習耍牛燈,這一非遺技藝正以嶄新的姿態,在何營村這片土地上延續下去,見證著村民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
文字:魏廷華 | 攝影:魏廷華
投稿郵箱:373777095@qq.com、微信:w189827018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