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家農牧上市企業市值等于半瓶茅臺,除了養豬業績第二增長曲線是什么?【勃林格特約·豬業視野】
根據新豬派統計, 2024年末,農牧行業64家上市企業市值總和為1.05萬億,僅為茅臺1.87萬億的一半左右。根據數據,企業市值排序為動保<飼料<養殖,除了擴大終端養殖量從而帶動飼料產量外,農牧企業的業績第二增長曲線是什么?或許這正是傳統行業企業,在存量時代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攜資本擴大占有率還是提高品牌溢價抑或是科技創新突圍?
農牧企業市值偏低:
茅臺1.87萬億>64家市值總和1.05萬億
根據新豬派調研,2024年末茅臺市值為1.87萬億,農牧行業64家上市企業市值總和為1.05萬億。根據業績快報,我們不僅看到了上市公司在盈利與虧損之間的兩極分化,也感受到資本在市場競爭中的強大韌性和復雜性。其中既有業績飆升的“黑馬”,也有陷入虧損困境的“苦主”,在存量市場的博弈背景下,提前預示了“幾家歡喜幾家愁”。
隨著出欄量的增長,養殖企業如牧原、溫氏市值也隨之飆升。穩坐千億市值榜單。64家上市企業平均市值為164億元,市值超百億的僅有16家,大部分企業市值在30-80億元之間。根據產業鏈的不同,市值體量有很大差異。
農牧上市企業市值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行業周期性、技術創新不足、環保壓力、市場競爭激烈以及資本市場偏好等因素。要突圍破圈,企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產業鏈延伸、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和資本運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價值。
千億市值企業在養殖:
牧原、溫氏、通威過千億
根據數據,企業市值排序為動保<飼料<養殖,其中主要動保企業平均市值為46億,飼料為193億,養殖企業最高:287億。充分說明,農牧企業技術創新性并不強,更多的是通過產品占有率、體量來獲得營業額。市值高的公司都是飼料企業龍頭以及養殖龍頭。
根據新豬派統計,市值過千億的企業僅有牧原、溫氏、通威3家企業,海大813億元奮力突破。牧原與溫氏是全國養殖龍頭,出欄量遙遙領先,不單只市值千億,營業額也破千億。
通威集團則通過“農業+光伏”的模式,進一步走在綠色經濟發展的前沿。2024年,其光伏發電設備業務占總收入的35%左右,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這一數字預計未來仍有大幅增長空間。這種綜合性的運營方式使得通威集團在資本市場上持續受到投資者青睞。
海大集團通過農業科技和數字化發展,實現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有效提升。2024年,其針對生豬和水產養殖的精準管理系統,幫助其市值獲得顯著增長。特別是水產領域,從種苗開始,開展服務營銷,從種苗培育到飼料配方,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海大集團通過掌握水產種苗培育技術,將挑戰轉化為競爭優勢,展現了非凡的技術突破能力。
除了養豬,業績第二增長曲線:
品牌肉、環保飼料、靶向藥物或是方向
2024年,企業的市值表現深刻映射了在農牧行業,創新對市值的推動作用。
然而,通過行業觀察也不難發現,領先企業仍面臨著核心動力不足的風險,大部分企業提供著無差別的產品,很難從效率、產品創新上與同行拉開距離,同時面臨著利潤困境。從健康管理入手還是從種苗培育開始,打造新的技術領域,從而獲得高價值市場回報?市值高的公司無疑從創新角度以及經營角度都有明顯的優勢。
例如,動保企業可開發靶向藥物產品,或是RNA抑制劑,擺脫單一使用疫苗預防或是藥物治療的同質性產品,飼料企業可研發環保、精準營養產品,從源頭上為養殖端減少碳排放,從而達到源頭減排而減輕環保壓力的目的;養殖企業可開展高端品牌豬肉,為適應不同市場客戶需求,從而提高終端產品溢價。
未來企業不僅需要通過技術、產品和市場策略進一步鞏固其基本盤,更需要面向新興市場、可持續發展與用戶體驗持續優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版面編輯】孟 軒
【數據調研】李 丹、余汶君
【內容采寫】李 丹
【數據制圖】李 丹、胡 永
【內容審核】李 丹
加入新豬派養豬數據交流群
獲取更多數據與資訊
新豬派精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