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粟裕大將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有大約一半的時間都奔波在平反的道路上。遺憾的是,直到他去世前,都沒有等來平反的消息,給后人留下了無限的嘆息……
簡單來說,粟裕一生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即戰爭年代和和平年代。
在戰爭年代,粟裕往往能獲得軍事上的勝利。他身經百戰,九死一生,戰功赫赫,稱得上是“共和國第一大將”。毛主席曾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都可以領元帥銜”。
可是到了和平年代,政治風云變幻,粟裕的人生際遇一落千丈,遇到了諸多磨難。作為一名屢立戰功的將軍,他在1958年被強行扣上了一頂“資產階級極端個人主義”的大帽子,多年來蒙冤不白。
楊尚昆后來提起粟裕的時候,曾意味深長地說過這樣一句話:“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他的事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得罪了兩個半元帥……”
而所謂的“兩個半元帥”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彭德懷元帥。
粟裕擔任總參謀長一職的時候,主持軍委工作的彭老總更青睞于自己的老部下黃克誠。在這種前提下,粟裕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掣肘,限制了他能力的發揮。
此外,兩人對戰爭的準備有不同看法。粟裕認為為應付突發事件,應抽出幾個軍做戰略預備隊;而彭德懷則認為沒有必要。主觀印象上的隔閡和思想上的分歧,導致彭德懷對粟裕的的態度比較生硬。
而且,在具體的工作上,兩人也多有摩擦。例如粟裕按毛主席的要求,每周直接向主席報告工作。他在報告中寫上了“彭副主席轉報毛主席”。
對此,彭德懷很不滿地說: “我不是你的通訊員!”可是如果不寫這句話直接上報主席,彭又會說: “怎么,又想越級告狀?”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的關系很難和睦。而彭德懷的態度,也成為了粟裕多年來難以平反的原因之一。
后來陳賡曾對粟裕說:“古往今來,兩種人最危險,一是功勞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一樣都不少,能不被整嗎?”
1958年5月,軍委擴大會議開始錯誤批評粟裕。當時強加給他的罪名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說他“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限”、“告洋狀”。
對此,粟裕一邊檢討,一邊做了說明。但是主持軍委工作的彭德懷,以及聶榮臻,黃克誠等人都對他展開了猛烈批評。一時間,粟裕百口莫辯。
當然,也有一些將領為粟裕說話。例如葉劍英元帥就說:“粟裕最多是有些驕傲罷了。”蕭勁光大將也說:“粟裕為人正派,是好人。”
1958年8月31日,粟裕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當時一個領導人找他談話時,明確表示:“今后你就到軍事科學院搞學術研究,不必再去部隊了。”從那以后,粟裕就一直任閑職。
“文革”開始后,周總理提名他主持交通、港口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他。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粟裕一直沒有得到平反。
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開始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冤假錯案。葉劍英認為粟裕的問題 “也該解決一下了”,就建議他給中央寫個信。
粟裕滿懷希望,寫了一份申訴報告,要求撤銷1958年對自己做出的種種不實的批判。然而這份葉劍英批示的申訴報告,后來卻石沉大海。
1984年2月5日,粟裕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人世。而給粟裕正式平反的時候,已經是在他去世十年之后。那時,彭,聶,黃等人都已離世,阻礙平反的力量不復存在。
1994年,劉華清和張震聯名發表了題為《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文章對粟裕的豐功偉績和人品道德作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外,還特別明確指出:“粟裕同志在1958年受到錯誤的批判,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
至此,這一歷經多年的歷史公案,總算有了一個公正的答復。
參考資料:《粟裕:第一大將從蒙冤到平反始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