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接連在科技與文化兩個領域震撼了整個世界。
《哪吒 2》自 1 月 29 日春節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截至目前,累計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票房)已突破 115 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票房過百億元、首部單一市場票房過 10 億美元、首部全球票房超 10 億美元的非好萊塢影片,在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上位列前兩名 。
而 DeepSeek - R1 自發布以來,也成績斐然,在世界大模型排名 arena 上,基準測試升至全類別大模型第三,在風格控制類模型分類中與 OpenAI O1 并列第一,其應用還登頂蘋果中國地區和美國地區應用商店免費 app 下載排行榜 。
這兩部作品,一個代表了文化藝術領域,一個代表了前沿科技領域,它們在 2025 年的中國誕生并取得巨大成功,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而這原因,可以用 “國運” 兩個字來概括。
01國運的崛起:從量變到質變
西方霸權,長期以來如同橫亙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征途上的巍峨大山,難以逾越。
過去,他們肆意貶低中國制造,詬病產品質量欠佳、缺乏創新活力。
然而,當中國憑借自身實力,在諸多領域嶄露頭角時,西方的傲慢與偏見被徹底擊碎。
從2024年嫦娥六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到六代機試飛成功,再到076型兩棲攻擊艦下水,這些成就背后是中國工業能力的持續積累和科技實力的飛速發展。
正如馬克思所說:“量變引起質變。”
多年來的積累終于在2025年迎來了質的飛躍。
在互聯網應用領域,西方曾拋出 “唯有獲全球用戶青睞,局限于本土發展毫無前景” 的論調。
但當 TikTok 風靡全球,展現出中國互聯網應用強大的傳播力與吸引力時,西方坐不住了,竟妄圖通過立法手段公然搶奪。
光刻機,曾被西方視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斷言即便將圖紙拱手相送,中國也無法造出。
可華為成功攻克 5G 芯片技術,讓西方的 “預言” 淪為笑柄。惱羞成怒的他們,隨即筑起 “小院高墻”,加大對中國的技術封鎖。
而在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西方將其視為最后的 “堡壘”。
他們篤定,人工智能研發需巨額資金投入,且高度依賴高端顯卡,無論是資本實力還是技術儲備,優勢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絕無突破可能。
于是,1 月 22 日,特朗普攜手軟銀的孫正義(代表資本)與 OpenAI 的薩姆?奧爾特曼(代表技術),高調宣布將豪擲 5000 億美元打造 “星際之門”。
然而,就在西方沉醉于自己的 “宏偉藍圖” 時,中國的 DeepSeek 橫空出世。
這一成果,研發成本僅 550 萬,所使用的芯片數量也不過幾千張,與西方的巨額投入相比,堪稱 “小成本” 制作。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 “不起眼” 的小玩意,卻讓西方瞬間啞口無言。
DeepSeek 究竟強在何處?
它的先進性舉世公認,關鍵還面向全球免費開放,實際應用效果遠超美國同類產品。
這一舉措,直接把 OpenAI 逼入絕境,為求生存,OpenAI 不得不連夜宣布放棄收費策略,否則其產品只能面臨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更具戲劇性的是意大利,率先宣布禁用 DeepSeek,卻發現國際社會無人響應。
為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意大利竟向 DeepSeek 發郵件,要求對方就如何保護意大利人的隱私作出解釋。
可結果呢?
根本無人理會,在強大的技術實力面前,意大利的 “小算盤” 顯得如此可笑。
長期以來,中國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然成為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工業巨獸。
盡管輿論場中,總有一些逆向民族主義者唱衰中國,斷言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事實勝于雄辯,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日益提升,這類聲音正逐漸銷聲匿跡。
02國運的突破:文化領域的重大勝利
在文化領域,中國同樣經歷了從模仿到原創的轉變。
過去,中國的文化產業常常被詬病為缺乏創新,依賴模仿和流量明星。
然而,近年來,網大、網劇、短視頻、短劇、直播等新興文藝形式,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
在大廠的推動下,它們蓬勃發展,為眾多創作者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盡管遭到傳統影視圈的詆毀,但大廠憑借自身實力,無視這些雜音,堅定地為新興文藝形式的發展保駕護航。
此外,《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橫空出世,也正在改變這一局面。
這些作品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內容和技術上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哪吒2》的票房破百億,不僅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勝利,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
它證明了中國的觀眾不再滿足于低質量的娛樂產品,而是對高質量、有深度的文化作品有著強烈的需求。
這種需求的轉變,推動了中國文化產業從“流量為王”向“內容為王”的轉型。
誠然,中國文藝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行業內等級森嚴、資源過度集中、新人難以出頭等現象,嚴重阻礙了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這種封閉的圈子文化,不僅限制了優秀人才的成長,也導致了大量低質量作品的泛濫。
變革,刻不容緩。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哪吒2》正是這種民魂的現代詮釋。
03國運的啟示: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哪吒2》和DeepSeek的成功,背后是中國國運的崛起。
它們不僅是文化與科技的勝利,更是中國工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制度的勝利。
餃子導演的動畫片《哪吒 2》,無需依賴那些負面新聞纏身的明星,而是依靠一群默默付出、加班熬夜的程序員和特效師。
他們用精湛的技術,為觀眾打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神話世界。
在這個春節檔,那些徒有其表的明星作品無人問津,而凝聚著普通打工人心血的《哪吒 2》卻大獲成功,這是市場對真正用心創作的認可。
近日,餃子導演接受采訪時,發生了一件趣事。
有人聲稱他身穿價值幾萬元的某奢侈品牌毛衣,在他們的認知里,影視圈內人似乎都離不開奢侈品,以此彰顯身份。
但很快便被辟謠,餃子所穿毛衣實則為 400 多元的國產貨,腳上的運動鞋也不過 500 多元。
這一事件,深刻反映出新舊文化產業從業者觀念的巨大差異。
在傳統封建門閥化的文藝圈,奢侈品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是從業者向上攀爬的 “敲門磚”;而像餃子這樣站在新時代工業力量之上的創作者,自身實力便是最耀眼的光芒,無需借助奢侈品來裝點門面。
文藝領域的沖擊,我們不難發現其背后的共同力量 —— 中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中國通過持續的工業積累和技術創新,終于在2025年迎來了質的飛躍。
正如鄧小平所說:“發展才是硬道理。”
然而,國運的崛起并非一帆風順。
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
西方在技術封鎖、輿論打壓等方面的動作不會停止,中國需要繼續堅持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壁壘。
同時,文化產業也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封建主義的桎梏,為更多優秀人才提供機會。
西方霸權的山擋在那里又如何?
遲早會被翻過去,甩在身后。
這就是發展的意義,更是發展的勝利。
未來,隨著中國工業能力的進一步增強和文化產業的持續繁榮,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多的“國運級”事件將不斷涌現,中國將在全球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