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抗腫瘤藥物的分類可以根據作用機制、來源及治療特點進行系統劃分。我們以前多次介紹過類似的知識點,今天我們進行一個簡單的腫瘤藥物的梳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點用。
1. 細胞毒類藥物(傳統化療藥物)
通過直接殺傷快速分裂的細胞(包括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發揮作用。
烷化劑:破壞DNA結構,如環磷酰胺、白消安。
抗代謝藥:干擾DNA/RNA合成,如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
鉑類配合物:與DNA交聯阻斷復制,如順鉑、奧沙利鉑。
抗生素類:通過自由基損傷DNA,如阿霉素(蒽環類)、博來霉素。
植物類生物堿:
微管抑制劑:長春新堿(抑制微管聚合)、紫杉醇(促進微管穩定)。
拓撲異構酶抑制劑:伊立替康(TopoⅠ)、依托泊苷(TopoⅡ)。
其他:如達卡巴嗪(烷基化類似物)。
2. 靶向治療藥物
靶向藥物針對腫瘤特異性分子靶點,精準性更高。這些年來已經成為了腫瘤患者的明星。
小分子激酶抑制劑:
EGFR抑制劑(吉非替尼)、ALK抑制劑(克唑替尼)、BCR-ABL抑制劑(伊馬替尼)等。
單克隆抗體:
抗HER2(曲妥珠單抗)、抗CD20(利妥昔單抗)、抗VEGF(貝伐珠單抗)。
抗血管生成藥物:
小分子(舒尼替尼)、抗體(貝伐珠單抗)。
信號通路抑制劑:
mTOR抑制劑(依維莫司)、MEK抑制劑(曲美替尼)。
抗體藥物偶聯物(ADC):
T-DM1(恩美曲妥珠單抗)、DS-8201(德曲妥珠單抗)。
DNA修復抑制劑:
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針對BRCA突變)。
3. 免疫治療藥物
激活或增強免疫系統攻擊腫瘤。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PD-1/PD-L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
CTLA-4抑制劑(伊匹木單抗)等。
細胞療法:
CAR-T細胞(阿基侖賽,用于淋巴瘤/白血?。┑?。
可能的癌癥疫苗:
HPV疫苗(預防男女都有的生殖系統腫瘤和肛門附近的腫瘤的風險)、治療性疫苗(Provenge)。我們科普過,記住這個疫苗是相對比較間接的,它是預防一些“性傳播疾病”感染的風險,并非可以直接防癌。還有一小部分發病的誘因不是由于傳播,而是由于基因突變或者是其他的問題,那么最好的預防方式除了有可能在特定年齡段接種疫苗之外,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細胞因子:
干擾素-α、IL-2(增強免疫應答)。
4. 激素類藥物
調節激素水平或阻斷受體,用于激素敏感型腫瘤。
雌激素調節劑:
拮抗劑(他莫昔芬)、芳香酶抑制劑(來曲唑)。
雄激素抑制劑:
阿比特龍(阻斷合成)、恩扎盧胺(拮抗受體)。
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甲潑尼龍等(用于淋巴瘤/白血病輔助治療等)。
5. 其他類別
分化誘導劑:全反式維甲酸(急性早幼粒白血?。?/p>
放射性藥物:碘-131(甲狀腺癌)、镥-177(前列腺癌)。
輔助治療藥物:
止吐藥(昂丹司瓊)、升白藥(G-CSF)、心臟保護劑(右雷佐生等)。
6. 新興療法
基因治療:CRISPR基因編輯、靶向遞送系統。
溶瘤病毒:T-VEC(黑色素瘤)。
表觀遺傳藥物:HDAC抑制劑(伏立諾他)。
主要的治療分類特點如下。
傳統化療:廣譜但毒性大。當然我們也介紹了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多半都是可以找到一些合適的位點,盡量減少一些毒副作用。而且傳統化療藥是打整體戰爭,那么,靶向藥它是精準擊破,有的時候根據情況可能兩個要結合起來用。
靶向與免疫治療:精準性高,需生物標志物指導。
聯合應用:剛才說了,目前,經常多機制聯用以提高療效(如化療+免疫或者靶向藥)。
此分類反映了當前臨床和科研的主要方向,隨著技術進步,新興類別(如表觀遺傳療法)可能進一步擴展,請大家記住,不管怎么樣,總會有希望治療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