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對《哪吒2》的關注度極高,仿佛“精神亢奮”,這全因《哪吒2》的出色表現。影片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不斷刷新影史紀錄,激發了民眾高漲的觀影熱情,帶動了多個產業的繁榮。央視自然喜不自勝,恨不得天天發布哪吒的動態和專欄。
先是搞破百億直播,再是新聞聯播里插播破百億的喜訊,而后又搞聯動,讓朱廣權老師跟哪吒對rap,喜劇效果拉滿。網友直呼哪吒把世界顛成了我想要的樣子,全網都在模仿吒兒...
《哪吒2》獲得央視偏愛與全民追捧,實至名歸。僅憑內地市場,影片就拿下了近17億美元的票房,幾乎翻倍了全球單一市場票房紀錄,全球排名很快也會擠進前十,可不值得驕傲!
這次是第一部百億票房影片,恰逢大陸電影市場沉寂了一整年,對手表現不佳,內需疲軟,官媒直接下場助力,激活了娛樂市場。未來可能很難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哪吒2》儼然成為中國電影在票房上難以翻越的高峰。
然而,這部“國漫之光”在北美市場卻遭遇了滑鐵盧:首日票房僅310萬美元,與同日上映的《美國隊長4》(首日4000萬美元)相差懸殊。
首映票房《哪吒2》不及《美隊4》零頭,到底輸在哪了?
一、排片困境:院線資源的先天劣勢
排片不足是《哪吒2》在北美票房不佳的直接原因之一。
據悉影片在北美首映時,僅有660家影院排片,占全美16000余家影院的不到5%。相比之下,《美國隊長4》的排片量高達4105家,是前者的六倍。這種差距直接導致了兩部影片的觀眾觸達率天壤之別。
北美院線發行的核心邏輯是“先簽約后放映”,而《哪吒2》的海外發行方華人影業作為本土公司,缺乏與北美大院線(如Regal、Cinemark等)的深度合作,導致影片未能進入主流院線網絡。
排片不足固然重要,但并非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還是《哪吒2》在海外的影響力不足。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票房表現也不理想,指望《哪吒2》獲得好的排片并不現實。
二、文化隔閡:神話敘事的“水土不服”
《哪吒2》的票房失利,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敘事的鴻溝。影片以中國傳統神話“封神榜”為藍本,融合了“魔丸轉世”“金箍棒”等東方意象,而北美觀眾對此類文化符號的認知幾乎空白。
例如,片中“金箍棒”的出場需向好萊塢特效團隊解釋其與孫悟空的關聯,甚至需要補課《西游記》的背景知識。相比之下,《美國隊長4》延續了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敘事,其個人英雄主義與集體拯救的價值觀早已被全球觀眾熟悉。
三、翻譯爭議:文化意涵的“折損”與“誤讀”
語言翻譯是跨文化傳播的關鍵環節,而《哪吒2》的臺詞翻譯卻成為爭議焦點。例如,道家咒語“急急如律令”的英譯引發全網熱議,直譯派主張保留音韻(“Jíjí rú lǜ lìng”),意譯派則傾向轉化為“Execute the order immediately”,音譯派則試圖兼顧文化屬性(如“Quickly as the law commands”)。
這種翻譯困境顯然會影響觀眾對劇情的理解。
結論:《哪吒2》在北美遇冷并非偶然,而是中國電影全球化進程中必經的陣痛。可那又如何呢!
網友直言一個如此體量的國家所產生的現象級產品,其他地區哪怕是因為好奇,也不得不關注和了解,這就已經成功了。剩下的就是他們自己想不想跟進的事。
建立文化自信的方式就是向世界輸出優秀的文化作品。哪吒這個題材真的很符合現在大部分人的精神狀態,神話三大反骨之一,主宰自己的命運總能在世界獲得共鳴。吒兒沖啊!
【注: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