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新選擇黨總理候選人艾麗絲·魏德爾指責政府在最近三年內采取了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等行動,加劇了與俄羅斯的緊張關系。
魏德爾表示,過去三年來,德國政府對俄羅斯太過敵意,加劇了局勢的升級。德國在口頭上、經濟上,甚至在武器領域都反對俄羅斯。魏德爾說了一句西方人不太愿意接受的話:德國坦克運往烏克蘭,這是二戰以來首次用來對付俄羅斯,這表明德國政府已經完全忘記了歷史。
魏德爾還呼吁迅速啟動解決烏克蘭沖突的談判,并敦促終止正在損害德國經濟的制裁政策。的確,德國為了支持烏克蘭,已經耗費了440億歐元,這些錢換來的只是拖住了俄羅斯,打殘了烏克蘭,兩個國家一個也沒獲得最終勝利。尤其是對于烏克蘭而言,現在特朗普的態度似乎越來越清晰,放棄烏克蘭似乎只是時間問題,接下來美俄之間的談判可能會開啟,一旦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和俄羅斯直接談判,澤連斯基可能都沒有坐到談判桌上的資格。
德國目前是繼美國之后烏克蘭第二大武器供應國,德國剛開始的時候態度并非是激進派。但是波羅的海三國作為美國的鐵血跟班,更像是美國的小弟,調子起的比歐盟三駕馬車都猛,為了維持住自己的歐盟地位,法國也不得不向俄羅斯宣布制裁。
事實證明,歐盟走上了和俄羅斯的對立面,歐洲的大工業循環戰略就此終結,默克爾時代給歐洲打下的經濟發展共同基礎被打破,北溪2號也始終沒有開通,俄羅斯的能源影響力也在歐盟跌至冰點。
歐盟花了更多的錢,但是不再依賴俄羅斯能源。而俄羅斯這邊,則把更多能源輸入到了亞洲。雙方只是找了替代,彼此影響都不致命。但是從上帝視角看,這就是過家家,雙方的做法意義都不大。
結束俄烏沖突,實際上北傷害最大的就是歐盟。因為從這場戰爭看,烏克蘭已經被打的四分五裂,無論是歐盟還是北約都不會接受一個有領土爭端的烏克蘭,而烏克蘭就算和談,也不可能承認實際控制區劃分,所以,烏克蘭的未來實際上比俄羅斯難的多。
俄羅斯只是國運受到了影響,但是受到影響是好是壞目前還不好說。總之,斗爭一只都是歐洲的習慣,歐洲這個地方,幾千年來,就沒有真正統一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